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河琴书是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一带的传统民间曲艺,常年以艺术化展演的形式活跃于基层百姓舞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宣扬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梳理分析淮河琴书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现状,发现淮河琴书在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淮河琴书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淮河琴书文化展演形式单一、淮河琴书表演风格较为传统等问题,为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淮河琴书的服务活动:第一,健全淮河琴书系统化学习体系,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供给;第二,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推广路径;第三,精准界定受众群体,优化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
王倩 《成才之路》2024,(4):117-12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最著名、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民间曲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是曲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淮河琴书”为例,阐述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历史的沿革,自明代扬琴传人我国已近四百年。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扬琴这个舶来品开始在各种地方曲艺和戏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论是北京琴书,还是山东琴书;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都可以看到扬琴与各地区民间音乐的融合。正是这些早期的铺垫,塑造出了扬琴的地域性风格。建国后.扬琴艺术不论是在扬琴乐器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4.
宋伟伟 《考试周刊》2011,(28):53-53
作者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采集、记录、搜集了与乳山琴书有关的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将曾经在山东乳山地区流行、流传,并濒临消失、失传的乳山琴书艺术呈现出来,通过了解乳山琴书艺术的相关文化事项。从而更深刻理解这种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盲人艺术。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湖剧是界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湖滩)之间的一种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湖剧是从湖州说唱滩簧曲艺中的湖州琴书发展而来的,而湖州琴书的另一说唱曲艺—湖州三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早期的湖滩艺人往往小戏、琴书、三跳皆擅长。艺人们合起来则表演滩簧小戏,分散则说唱三跳、琴书。因此,论湖剧的渊源,自然也就要从湖州三跳及湖州琴书的发展而论。  相似文献   

6.
在少先队活动中,特别是队会中,辅导员经常会通过创作和运用各种曲艺形式,讲清道理,活跃气氛,深化主题,感染队员,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美的种子。队员们则在自编、自导、自演、自娱的过程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促进着自身的全面发展。曲艺植根于民间,服务于大众,融文学、音乐、表演三者于一体,以词叙事,是虚拟表现的说唱艺术,也是在队活动中应用广泛、颇受队员欢迎的艺术形式。曲艺形式生动活泼,地方特点突出,生活气息浓厚,内容与队员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表演可因地制宜,因而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我国大约有400多个曲种,大致可分为说类和唱类。说类包括评书、相声等;唱类包括快板、鼓曲等。音乐性强的鼓曲类曲种,又可分为鼓词、弹词、琴书等。在少先队活动中,经常运用的是相声、快板、三句半、对口词、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  相似文献   

7.
淮河琴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安徽地区,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曲调婉转动听,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淮河琴书的传承及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给淮河琴书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本文对新时期背景下淮河琴书发展状态进行介绍,阐述淮河琴书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孔文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6-17
徐州琴书是全国三大琴书之一,优美的唱腔、丰富的曲牌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使它曾风靡一时。然而当下传统艺术危机四伏,历经300多年的徐州琴书也在这个时代之潮中淡漠了它的身影,如何赋予其蓬勃的生命力,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徐州琴书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亳州清音戏是中国安徽省亳州市及其周边区域流传的民间音乐曲种之一,它是清音与山东琴书、单弦牌子曲、南阳大曲、陕北曲子戏等多种曲种在亳州碰撞并融合的产物。关于它的文献记载极度匮乏,并且相互抵牾的地方很多。但是,通过对其口述资料的收集和梳理,可以揭示出该曲种概念的口头传播以及命名的潜在规律。通过对这些口述资料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口述人提供的个体记忆最终能够形成一种集体的关于亳州清音的记忆,对重构和解构亳州清音戏具有不同的力量和作用。通过亳州清音从业艺人的口述可以廓清亳州清音戏的四大源头和不同的流派,反映出他们在文化记忆缺失的局面下移形换步,通过曲艺向戏曲的转型的形式努力在社会文化供需平衡的夹缝中步履蹒跚地前行。  相似文献   

10.
当传统遭遇现代——谈徐州琴书在新时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琴书是全国三大琴书之一,优美的唱腔、丰富的曲牌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使它曾风靡一时。然而当下传统艺术危机四伏,历经300多年的徐州琴书也在这个时代之潮中淡漠了它的身影,如何赋予其蓬勃的生命力,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徐州琴书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西府曲子是陕西宝鸡关中地区特有的一种曲艺音乐曲种。千百年来它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并吸收外来音乐因素的发展过程,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唱词、简洁方便的演出形式、满腔满嗓的秦韵秦风以及在民间活动中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用,成为陕西宝鸡关中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民俗活动。分别从文化形态特征、音乐形态、社会形态、审美价值形态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探究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曲艺是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由自身特有的"说唱"叙述表演方式统领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姊妹艺术的不同元素。其中,舞蹈性的本体构成,主要体现在部分"唱曲"类曲种之中,这些曲种中的唱曲舞蹈具有与民间歌舞、戏曲舞蹈、戏曲身段和舞剧中的舞蹈不同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聊城八角鼓是中国民间传统曲艺音乐重要的一个曲种,也是山东八角鼓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挖掘整理的聊城八角鼓的曲牌、曲牌音乐进行由整体至局部、宏观至微观的分析,探究聊城八角鼓独特的音乐发展手法。  相似文献   

14.
龙华同志的民间曲艺理论著作《湖南曲艺初探》(以下简称《初探》),曾在《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分期连载以后,经过修订,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比较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湖南丰富的民间说唱文艺,着重探讨其中五个主要的曲种——长沙弹词、常德丝弦、湖南渔鼓、湖南花鼓、祁阳小调的历史沿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主要曲目、音乐曲调等问题,在探索湖南曲艺艺术理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齐鲁筝考略     
齐鲁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在广泛流传中,由于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齐鲁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齐鲁筝的形成与山东地方戏曲、民间说唱山东琴书、尤其是传统曲牌形式《八板》密切相关,齐鲁筝是我国古筝中重要一流派。  相似文献   

16.
以四弦书、花鼓、锣鼓书和渔鼓等说唱为主的曲艺音乐,安徽霍山当地人称其为“小捣戏”。这些曲艺音乐是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在农耕劳动和生活中凝练出来的,口耳相传几百年,具有群众性、简便性、灵活性等特点。文章通过分析霍山“小捣戏”的方言特征,“小捣戏”的代表性曲种及艺术特点,展现“小捣戏”凝聚了民间艺人的智慧,浸润了霍山当地的民风,表达了霍山民众的欢与喜、悲与情。  相似文献   

17.
坠子曲种是起源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新兴曲种。她植根于地方生活土壤之中,反映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由原来的(皖北道情、莺歌柳书、渔鼓书、三弦书)多个曲种说唱艺人的合流和主要伴奏乐器的改变(弹拨乐器小三弦改拉奏乐器坠琴)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曲种——"坠子"。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人们统称为"坠子书"或"渔鼓坠子"。经过不断地发展,后形成了曲艺坠子和舞台戏坠子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两者的演唱风格亦有了相应的变化。但追根求源均为同一曲种的演变,均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淮海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8.
青海坐唱曲艺是盛行于明清、流传于西宁及周边地区、运用方言演唱、地方气息浓厚、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汉族传统曲艺曲种。长期以来,坐唱曲艺的表演基本上都在茶社里进行,因此,茶社的功能意义已不再是单一的品茶、消遣,而是逐渐成为青海地方传统曲艺文化的承载者、见证者,曲艺文化的精神与魅力也不断地显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以南阳大调曲为首的豫西南民间曲艺,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间曲艺文化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需要扶持保护,更需要唤起全体民众珍爱自己的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部分学生对高中教材中的“曲艺”不感兴趣、一些音乐教师对高中教材中的曲艺教授畏难的问题,以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南弹北鼓”曲艺内容为例,从“搭建桥梁,拉近陌生曲种距离”“口传心授,示范方言曲艺唱腔“”学以致用,创新传承走出课堂“”与时俱进,曲艺发展任重道远”四个方面,对其成因及应对方法进行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