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应对知识社会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以国际化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更新国际化教育理念、完善培养过程、规范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手段,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端,保证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水平事关中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一环。虽然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评价目前已有一些专门性的指标体系,如国际学生数量等,但还不足以全面科学考察高校国际化发展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结合度、有效度,尤其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评价标准的滞后性日益明显。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改进高校国际化质量评价若干关键向度,并从具体实施策略方面为未来如何确立更符合新时代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需要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其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适应新时代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可通过明确思想理念、开辟培养阵地、提升内容质量、创新培养模式、落实成果评价等途径化解风险,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融合型、嫁接型、松散型,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建立灵活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制订科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配置中外教师资源、建立综合教学管理模式,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婧瑶 《文教资料》2013,(25):110-111
国内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特色创新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诸多弊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教材研究与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样书库与网络平台等途径,推进教材建设项目化、国际化、立体化,实现教材建设与管理体系的整体优化,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大学通过实施全面、在地国际化教育理念,开展全英文(双语)教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内在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多维度营造发展氛围等举措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地方高校可以选择以提升全体学生国际化素养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内在化制度建设为抓手,解决国际化教育内驱力不足;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全英文授课内培教师为重心,撬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软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此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出新需求。本文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致力于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体系,努力为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提供借鉴,做出示范。文中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典型做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创客教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从创客教育视角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文章从以营造地方特色创客文化为核心,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规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创客教育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对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玉磊 《林区教学》2023,(12):22-28
课程思政是地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借鉴泰勒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以“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实施方式—专业评价”为分析框架,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特色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办出特色”已成为我国高校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并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基础目标、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成果的动力源泉和评价体系的核心标准。当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人才定位模糊、教学师资匮乏、保障资源短缺、评价机制失灵等。因此,“双一流”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强调配套制度,发掘特色领域,借鉴先进经验,形成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树立特色育人理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特色师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并完善自我评价与监控体系等途径,才能有效培养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倪雯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52-353
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具有"特殊对待"的特点,美国高校则强调"统一对待";两种模式成因不同、各有利弊。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试从树立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全过程"理念,有机结合"特殊对待"与"统一管理"两种模式,从制度体系、文化体系、管理队伍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人才的培养,既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招生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可探之路和实践创新。从实际情况看,地方高校在精英人才培养实践中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然而也陷入精英教育理念的认知偏差、精英教育办学的实践混乱和精英人才评价的制度缺陷等现实困境。地方高校需要提升精英教育理念的群体认知,探索精英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深化精英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建立灵活多元的精英教育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自我调适、变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其转型的核心在于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国际化办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竞争性人才,是高校实现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是经济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合理化和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结合铜仁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成效与现实反思,基于教育生态理念对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系和办学品牌等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X省5所地方工科优势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研究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才培养结构有待优化、专业设置同质现象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需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结构,建立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我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部分地方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以及教学方法与模式等因素依旧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结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应从教育理念、政策导向、教学改革、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制中国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标准,有助于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评价准则,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和路径。标准化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为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研制提供了理念、原则、程序和方法遵循。在标准化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需要以推动世界一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为主旨主线,充分发挥“度量衡”和“指南针”的功能,坚持基本标准和特色标准相结合、立德树人和服务产业相结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制度体系、办学资源等方面设计标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