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公仪休说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徐静 《辅导员》2011,(26):20-22
课文背景:《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赞扬了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当课文学到"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  相似文献   

3.
许香梅 《辅导员》2011,(29):22-23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赞扬了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文中有这样两句话:"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 (课件显示:在古筝《铁马吟》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显示舞台上公仪休拘收礼物的场景。)[评: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不仅了解了剧情,而且熟悉了剧中的人物。想不想尝尝做演员、做导演的滋味?  相似文献   

5.
一、抓课题变通处设问 围绕题目设计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欲望,能大致把握课文的内容,符合“讲读课文要从整体人手的原则”。例如,教学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可以围绕题目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公仪休吗?他拒收了什么礼物?他为什么要拒收礼物呢?”这样的设问.一方面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从整体人手,使学生一开始就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公仪休说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通过借文生疑,巧引争辩,既帮助学生化解了难点,深化了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蒯威 《湖南教育》2013,(9):40-41
不知为什么,有些老师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特别相信文本,相信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也许是因为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不敢随便提出疑问和困惑的孩子。结果文本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擦肩而过。《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改编自《史记·循吏列传》,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内容看似浅显,细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它取材于《史记》,是很强的人文作品,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爱鲤鱼,却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它是一部独幕剧戏剧,是极其生动的一种文学体裁。读戏、思戏,进入剧本是学习剧本的根本。怎样让学生入戏悟文,本人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序渐进,边读文中的台词,边品味语言文学与人物个性,边演绎剧本,并对其表演初步尝试评议。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大语文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抓课题变通处设问 围绕题目设计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欲望,能大致把握课文的内容,符合"讲读课文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例如,教学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可以围绕题目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公仪休吗?他拒收了什么礼物?他为什么要拒收礼物呢?"这样的设问,一方面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从整体入手,使学生一开始就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第一个剧本。主要写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人物性格鲜明,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针对课文特点,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后,我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在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剧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特别相信文本,相信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字。也许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一个听话的学生,一个不敢随便提出自己疑问、困惑的学生。结果文本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擦肩而过。《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改编自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随后的练习3安排了以下内容: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  相似文献   

13.
张晓华 《江苏教育》2006,(10B):16-17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也是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第一个剧本。主要写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人物性格鲜明,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针对课特点,在学生理解本内容后,我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在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剧本内容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公仪休人格精神的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对本价值意义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4.
正单元梳理课如何上?如何体现单元整合的智慧?如何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度思维?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梳理课教学为例,谈谈单元整合的策略。一、文题再读,发现单元主题,树立"类"的阅读意识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三顾茅庐》《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练习3有读读《三  相似文献   

15.
《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通过写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高尚品质。其中“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通过借文生疑,巧引争辩,既化解了难点,深化了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这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同天空中的星辰璀璨夺目,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后人崇拜和学习的典范。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了一组历史题材的课文,有《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学生通过这组材料感知了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深受启迪。现在我就来谈谈在教学这组课文时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随后的练习3安排了以下内容: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段落,把关公的神勇气概读出来;说三国故事;读背相关成语。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等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三个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其中的《祁黄羊》是根据《吕氏春秋&#183;去私》中的有关内容改编面成的。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抓好单元整体预习,了解人物信息苏教版小语教材所选的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均有过一定的贡献。虽然他们的事迹能感动学生,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学生有着很大的距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例如,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介绍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从课文结构上看,《三顾茅庐》《祁黄羊》是叙事写人文章,《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剧  相似文献   

20.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就会发现,大部分课文的最后一道练习都注意了拓展与延伸,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排演课本剧。"《天鹅的故事》,"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