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散文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散文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而教学中教师又往往会因为操作上的难点,对散文的精神层面的欣赏避而不谈,而尽在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技术方法上不厌其烦,甚至据此设计出一系列的套路题目,带领学生在书上找答案。这样,一篇好好的文章,学到最后,就只剩下满篇的重点语句、“标准答案”,让学生去背诵。教学浮于表面,学生享受不到思维过程的快乐,兴味索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散文指的是作者利用复杂的艺术表达手法,体现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或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浅,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加上高中生的文学素养不够高,对文字鉴赏能力不强,特别是对作者在散文中使用的复杂表现手法难以理解,所以,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习惯和提高欣赏散文能力成为高中阶段语文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以景显情的。2.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3.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作者运用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加上文学鉴赏能力也不强,尤其是对作者使用的复杂的表现手法很难理解,因此散文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授散文时,应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去品尝体会散文的美呢?  相似文献   

5.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7.
许纪友 《学语文》2014,(1):10-11
散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大户.中学语文教材除了诗歌、小说和戏剧选文以外,剩下的内容都可以归入广义的散文教学范畴。当代散文研究的著名学者刘锡庆对散文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教师教的是散文,学生写的是散文,阅读考的是散文,散文每天和我们亲密接触.但令人纠结的是.教师经常备课时拿到一篇散文不知教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近年来,随着高考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体裁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热门材料。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考的都是散文。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学生未能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未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以致解题时“跟着感觉走”,从而造成失误。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文章的选材;“神”,指文章主旨,即贯穿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鉴赏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细细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性散文。文章所在单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两个方面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可确定为: (一)通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深刻认识正由于旧中国的政治腐败、积贫积弱,才导致了亲爱的祖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践踏。作者在暂别祖国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目标,散文教学就是载体。散文教学追求的是从文字中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得出感悟。这与审美教育不谋而合。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发挥语文教学以情感人、以美启真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感、培育审美情趣、锻炼审美想像能力,进而开启学生的智慧。散文具有突出的审美情感特质,在艺术形式上易于接受,且最贴近学生生活实在。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说“我理解的好散文,就是那些在平常的外表下蕴含着不平常的精神空间的篇章”。惟有真情才能够动人。  相似文献   

11.
苏焕生 《云南教育》2002,(34):32-33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北大荒的神奇和富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秀丽的彩色画卷,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眷恋感情。教学这篇课文,要紧扣“可爱”这个中心,安排下面三个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初读课文,了解事件梗概1.大体了解有关北大荒的背景材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铺垫。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读一读“预习”部分,并结合教师的讲述,大体了解:北大荒在我国的黑龙江省。过去,这里由于气候…  相似文献   

12.
薛建红 《青海教育》2007,(11):23-24
阅读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散文教学自然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把朗读作为散文教学的真谛,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透射的美质,通过朗读思考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所折射的审美光焰,从而让学生受到不同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与教学目标】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一篇古代散文。此文很能代表王羲之的散文风格,笔端富于感情,思绪万千,低回曲折,显而不露,深而不晦。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因此,我认为《兰亭集序》不可以按一般“古文”对待,在疏通字句、了解语意之后,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的学生在与古人的对话中认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散文教学存在两重困境:一是学生与文本之隔膜,尤其是抒情散文与哲理散文;二是学生与作者情志之隔膜。在散文教学中营造“三境”:创设个人情境体验,建构问题情境体系,延伸社会生活情境。以打通读者与作者的隔膜,打破学与考“各表一枝”的藩篱,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4.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善识文眼,才能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意境、神韵和主旨;只有理清线索,才能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而对散文开头和结尾的分析同样重要,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握散文结构艺术的特色,也能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散文教学中,还应善于分析散文的伏笔与照应、衔接与过渡等方面,使散文教学既突出重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散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7.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从而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文眼、观照其形、揣摩字词、分析手法、联系实际、反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带着感情 引入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 ,差不多都是艺术精品 ,其语言精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抒情散文尤为突出。而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只有通过读 ,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所以 ,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 ,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 ,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 ,又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 ,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要读好一篇散文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