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于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应.方法:200例拟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45岁.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A组静脉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0.75ug/kg芬太尼(咪达唑仑组)镇静止痛;B组静脉给予0.05mg/kg氟哌利多+0.75μg/kg芬太尼(氟哌利多组)镇静止痛.观察两患者术中镇静的OAA/S评分,记录术中烦躁、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咪达唑仑组)有确切的镇静作用,有显著的顺行性遗忘的优点.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止痛效果好,患者术中无知晓,麻醉过程更顺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M(咪达唑仑)组、G(格拉斯琼)组和NS组,手术结束时分别静注咪迭唑仑2mg,格拉斯琼3rag和生理盐水3ml,10min后开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病人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和镇静情况。结果NS组患者恶心呕吐总发生率(56.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M组(32.3%)和G组(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时M组镇静程度高于C组和NS组(P〈0.05),但Ramsay评分均未超过3分;4h时3组病人镇静程度相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其效果和格拉斯琼3mg相似,且未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例60例,随机平分2组。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后,Ⅰ组病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 mg/kg,Ⅱ组病人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焦虑程度,术后24 h随访病人的术中记忆。结果:Ⅰ组病人应用咪达唑仑后血压、心率轻度下降,焦虑程度明显下降;Ⅱ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升高,相对Ⅰ组病人明显焦虑紧张(P〈0.01)。术后24 h随访对术中记忆的遗忘率,Ⅰ组病人明显高于Ⅱ组病人(P〈0.01)。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麻醉,可以消除病人在手术中的不良记忆,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消除椎管内麻醉行下腹部手术时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上半年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静脉滴注布托啡诺0.015 mg/kg+咪达唑仑0.04 mg/kg;对照组(B组)静脉滴注哌替啶1 mg/kg+咪达唑仑0.04 mg/kg,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病人腹部牵拉反应消除33例(82.5%),B组病人牵拉反应消除31例(77.5%),两组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病人出现呼吸抑制、嗜睡、眩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共7例(17.5%),B组病人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共20例(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咪唑安定可有效消除椎管内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的牵拉反应,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椎管内麻醉行下腹部手术镇静药物的使用。方法:择8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B组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情况,术中牵拉反射强度。结果:A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强于较B组,牵拉反射小。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椎管内麻醉行下腹部手术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牵拉反射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患者中的麻醉优势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实验组(R组),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0.5ug/kg静脉注射后以0.05ug/kg/min持续静脉泵注,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每5min追加0.3mg/kg,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mg/kg,每5min追加0.05mg/kg。Ramsay镇静评分6分时开始进镜检查,若评分不足6分,间隔1min追加1次,直至评分达6分后开始内镜检查。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min、2min、3min、5min及离室时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诱导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记录追加给药次数、补救给药次数、体动次数;记录注射痛、低氧血症、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眩晕发生情况。结果 R组诱导时间低于P组,离室时间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注射痛、低血压、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发生率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收缩压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以频繁惊厥为主要表现且按传统方法抗惊厥治疗无效的住院儿童42例。研究分两组,对照组21例在出现频繁惊厥采用苯巴比妥联用安定治疗无效后以安定加入葡萄糖溶液静脉持续滴注,研究组则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持续推注。对比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21例患儿有20例惊厥完全得到控制,1例无效,有效率为95.2%,且气道分泌物少,无明显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仅12例惊厥被完全控制,9例无效,有效率为57.1%,且部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气道分泌物增加等不良反应。两组有效率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咪达唑仑对小儿难治性惊厥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现寒战反应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现寒战的5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84%;实验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由此可见,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给药容易,临床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对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本院50例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1.0μg/kg右美托咪定;关胸时静脉注射50 mg氟比洛芬酯。对照组关胸时静脉注射50 mg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输注前(T0)、插管时(T1)、拔管后5 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咳嗽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VAS评分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T1、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拔管时呛咳反应程度、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拔管后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10.
环丁甲羟氢吗啡(Nalbuphine)对芬太尼的呼吸反应未曾有过报导,本文作者对60例 ASA Ⅰ—Ⅱ级病人术中接受大量足以引起术后呼吸抑制的芬太尼,经静脉注入20mg 环丁甲羟氢吗啡,结果立即逆转呼吸抑制而镇痛作用不变。[方法]:60例 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病人无肝、肾、心脏病;非妊娠、精神迟钝、口齿不清者。术前夜给予安定10mg,苯巴比妥200mg 口服。麻醉前氟芬合剂2ml 及0.5mg 阿托平肌注。麻醉诱导采用环已烯巴比妥3mg/kg,氟哌啶0.15mg/kg,芬太尼0.007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32 mg/L;其次为咪鲜胺和氟硅唑,EC50分别为0.38、0.52 mg/L。百菌清、溴菌腈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EC50分别为69.24、79.51、84.40 mg/L。氟硅唑和克菌丹以6∶4的比例混配抑制效果最佳,毒性比率达1.40,以2∶8比例的混配毒性比率达1.35;咪鲜胺与咯菌腈以3∶7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达1.34;以5∶5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百菌清以8∶2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3,其次为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0。氟硅唑与百菌清以4∶6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代森锰锌以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28。结论:不同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对于高粱附球菌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哌氟合剂防治硬膜外阻滞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辅助用药为东莨菪碱-哌氟合剂,对照组辅助用药为哌氟合剂。观察两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同时记录手术不同阶段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牵拉内脏时,对照组心率明显降低,与实验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加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有效对抗迷走神经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12例喉、声带息肉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其中喉息肉3例。有8例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酯和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入气道一细导管且术中控制呼吸,效果满意。有4例采用了其它麻醉方法。文中对此类型术的麻醉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恩丹西酮复合芬太尼与氟芬合剂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在连续硬膜外下行腹部手术时,作者多选用氟哌利多加芬太尼(简称氟芬合剂)来辅助抑制牵拉反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不完善.恩丹西酮是一种高度选择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有强烈的止吐作用.作者试用恩丹西酮复合芬太尼来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经静脉输液管(墨菲氏管)给药能否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创新点: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减轻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的呛咳。与既往芬成尼和呛咳相关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试验组操作不仅简便、快速,而且无需额外使用其它药物或设备,不增加人力成本或病人经济负担。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11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气管插管麻醉,随机分为静脉输液管缓慢滴注组(S组,573例)与经三通快速输注组(C组,565例),记录麻醉诱导期两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静脉输液管缓慢滴注组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快速输注组明显降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诱导期经静脉输液管缓慢滴注芬太尼可明显降低该药所致呛咳的发生率,且该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和口服地塞米松方案于紫杉醇化疗前预处理的疗效,探索最佳紫杉醇药物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初次使用紫杉醇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57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静脉组):紫杉醇化疗前30min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入壶,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静脉注射西咪替定300mg后,予紫杉醇270mg,静滴,d1,联合铂类药物同时使用止吐药物,每21天重复(80例);乙组(口服组):紫杉醇化疗前12小时、6小时各给予地塞米松20mg口服,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 mg,静脉注射西咪替定300mg,予紫杉醇270mg,静滴,d1,联合铂类药物同时使用止吐药物,每21天重复(77例);结果:甲组1.25%(1/80);乙组3.89%(3/77),其中一例过敏患者再次静脉给予地塞米松20 mg后继续化疗未再发生过敏现象.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科紫杉醇化疗前预防过敏反应静脉用药方案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用药方案,预防效果与口服给药方案相似,而且具有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即使发生过敏反应,经处理使用化疗前静脉给药方案仍可以使紫杉醇治疗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肝胆手术围术期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肝胆手术的50例右美托咪定全身麻患者。按右美托咪定的剂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患者围术期选择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镇静药品,其中参照组选用0.3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观察组选用0.7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观察记录患者围术期间泵入右美托咪定时的心率(HR),以及麻醉后的镇静评分(Ramsay),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Aldrete苏醒评分结果,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指标及Ramsay评分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基本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ldrete苏醒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胆手术选用0.7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后的麻醉镇静,能够显著提升镇静评分(Ramsay)以及Aldrete苏醒评分,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选择0.7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用于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44例住院人群PSA检测资料与前列腺癌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4例中有16.57%(173例)血清中PSA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值在300 ng/ml以上,且随年龄增大其增高程度及增高比例逐渐增加;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957%,在50~79岁人群检出率为6.4%。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用作前列腺癌的常规筛查临床价值不高,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3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组Ⅰ硫喷妥钠,琥珀胆硷诱导气管插管和组Ⅱ氟芬合剂,硫喷妥钠,琥珀胆硷诱导气管插管。两组病例均对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1-2min所测的SBP、DBP、MAP、HR,等几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皮质醇的变化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后和诱导前自身对比,组Ⅰ SBP、DBP、MAP、均升高40%以上,HR,增加18%(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组ⅡSBP、DBP、MAP较诱导前增高20%,HR增加10%(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血浆肾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皮质醇的变化,两组气管插管后与诱导前对照,均在正常值范围(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组Ⅱ选用氟芬合剂诱导前用药,能减轻气管内插管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阑尾炎病人行阑尾切除术麻醉时如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则均有不同程度的牵拉反应,笔者尝试着用不同方法来预防牵拉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阑尾切除术130例,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12~68岁之间,体重21~78kg,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A组50例,T_(11~12)连硬麻下,并于手术切皮前加静注杜氟合剂(度冷丁100mg和氟哌利多5mg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