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早的新闻学杂志,当推1927年1月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学刊》。它由黄天鹏主编,北京新闻学会出版。该会由北京平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身的记者所组成,他们在1927年1月成立学会之时,出版《新闻学刊》。该刊“以研究新闻学术、提倡新闻事业为宗旨”,从性质上看,确为纯真的新闻学杂志,所以黄天鹏在《中国新闻事业》一书中断定它“为我国有新闻学专门杂志之始”。这本杂志的撰稿人,如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黄天鹏、胡政之等等,多为当时享有盛誉的新闻学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四日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是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从事研究的开端。戈公振则在《中国报学史》中称之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虽然,在这之前,全国报界俱进会曾于一九一二年在上海举行过特别大会,通过举办“报业学堂”的提案;之后,在一九二○年,全国报界联合会也草拟过“新闻大学组织大纲”,但借于这两个组织本身不久便散伙,因  相似文献   

4.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从1918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到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存在约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5.
谈及新闻学杂志的发肇,不少著作均认定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创办的《新闻周刊》。该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确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但它创办的《新闻周刊》,尚无充足理由断定它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创刊的次日,《北京大学日刊》一版曾发消息介绍这份刊物,认为它是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识之报,要对每周新闻作系统记载并作公正评论,每份售价仅两枚铜元。同期三版,“日刊”刊载徐宝璜教授为《新闻周刊》所撰的发刊词。他说,出版《新闻周刊》的目的,是为了让会员于研究新闻学理之…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自己写的新闻学著作,要数徐宝璜的《新闻学纲要》为最早。这部书写于一九一八年。一九一八年,由校长蔡元培创议,北京大学设立了新闻学研究会,请徐宝璜主持其事。徐宝璜当时任北大文科教授,兼任校长室秘书。他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29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煤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3次学术活动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教授主讲,题目为《探索新闻的本质》。苏教授从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八年八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的北京既是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心,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堡垒。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特别是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几十年后,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还多次提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当时的教师邵飘萍。(见斯诺《西行漫记》127页、《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第四期)毛泽东同志到达北京后,经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介绍,来到李大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我国科学研究的殿堂,已整整70年,其开端的标志,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 7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条兴衰交替、曲折发展的道路。今天,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已具有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宏大规模。为了进一步推动它的发展,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辛亥革命后,随着报业的发展,随着外国新闻学著作被零星地介绍到中国来,新闻学在我国开始受到注视。报界当时曾提出开办“报业学堂”、“新闻大学”之类的倡  相似文献   

12.
到1998年10月,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业已走过了断断续续的SO年。这80年来新闻学教育的成败得失,历史将自然而然地会作出公允的价值评判。因为这种历史的评判,并不是当时或当事人的只言片语,也不是后来带有一定倾向的历史学家们书写于纸、排印于书本或电子载体的细致描述或高谈阔论,而是要等着较长时间过程才能相对地确定。人们信赖历史,把历史作为自己行进的起点,也是从这长时间的真实发展上来加以明辨的。1918年Ic月,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我国的新闻学教育活动。这,距今已是SO周年。1918年10月14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个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新闻组织,可说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摸索实践,才逐渐发展形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0月23日,以“左联”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周刊的工作人员为核心,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群众组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简称“新研”。《申报》、《时报》、《新闻报》的进步记者和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同志都参加过这个组织的活动。1932年1月,“新研”用《文艺新闻》出战时特刊《烽火》,鼓动抗日。同年4月,“新研”在《文艺新闻》上发表《檄告全国新闻记者》,向“新闻界全体在业的同志们”发出了“赶速的集合,组织起来,从研究到行动,负起新闻界对社会所应负的任务”的号召,表现了要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愿望。但不到一年(1932年6月)时间,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八年在北京成立的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毛泽东同志就是参加了这个研究会各项活动的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14日下午14时30分,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国际新闻界》杂志社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9期活动在北大正大国际中心举行。新加坡旅华学者、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博士与大家畅谈了"从日本南进论系谱看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报道与东南亚外交"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1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1)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与茶座参与者分享了自己早年的博士论文——《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提出“新闻学的学位论文”的问题,是打算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希望大家动手写作新闻学论文,以便更快地建立我国自己的新闻学。老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带领中年、青年新闻工作者,带领新闻研究生做好这件大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否定“新闻无学”、“新闻是附属于社会学”、“新闻只有实践”等说法。我们有能力宣告中国新闻学的问世。我们并不奢求它有世界的影  相似文献   

18.
段勃 《编辑之友》2011,(8):122-125
中国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出现专门以新闻学为研究内容的学术团体。紧接着,戈公振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报学社,黄天鹏在北京倡议成立了北京新闻学  相似文献   

19.
比之欧美,我国的新闻教育起步较晚,至今也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新闻学登上我国大学的讲坛。我国新闻教育之始,起于北京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便开设了新闻学课程,由当时《晨报》的主笔徐宝璜讲授。后来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北大还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新闻系,从此,新闻教育在我国逐步走上正规。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也正式设立报学系。  相似文献   

20.
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迎来了她的80华诞。 这个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学科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组织发起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兼主任,《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学会每周安排3—4次活动,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写作和参观新闻单位等教学方式,1920年12月后学会终止活动。学会共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