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回顾建国50多年来的高等教育目的论述和立法,总结出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目的立法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呼吁在立法上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
联邦立法是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联邦立法一直以资助为目的,并无太多附加条件。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立法开始转向,表现出很强的工具性目的。联邦的一系列立法一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敦促高等教育责任的实现,并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了很多社会目的,但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多的干预和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立法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国家层面的理论框架和行动依据。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与高等教育立法进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建立在高等教育立法基石之上。从世界近现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看,高等教育立法在调控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进程、促进高等教育大发展、优化权力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应立足国情,改进和完善高等教育立法体系,建立高等教育立法修订机制,从行政思维转向法治思维,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依照立法科学化原则,通过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基本职能的分析,由此得出高等教育法是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反映,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决定高等教育的立法目的,高等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平等取得的成效,与各项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平等的教育立法密不可分.通过对相关立法梳理发现,美国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平等立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与质疑期三个阶段,在立法演进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立法关注点与时俱进,立法内容逐步细化,立法兼顾公平与效率.这启示我国要加快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加强高等教育法律执行和监控力度以及切实提高大众性别平等意识,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战后日本政府重视有关私立高等教育的立法有密切的关系。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立法具有体系完备、先行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法律责任明确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立法特点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对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立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法系的非单一性,表现为由高等教育成文法与判例法构成的法文化共同形成对高等教育立法体系及相应法治活动的空间。第二,立法机制的分权性,体现为高等教育立法活动是以分立与制衡法理学为理论基础。第三,立法内容的实用性,这反映出实用主义法哲学对高等教育法治活动效力的深层影响。高等教育的法治化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勃兴与创新,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借鉴性思考。即在法制化进程中注意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判例法制度,注重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立法的适度分权,增强高等教育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高等教育法产生、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世界高等教育立法的发展趋势,对加强我国的教育法制、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立法,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拟从分析高等教育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入手,找出制约高等教育立法发展的本质性因素,并探讨世界高等教育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法制化,依法治教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已出台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教法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立法工作也已势在必行。在此笔者欲就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谈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们。 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原则是高等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高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世界各国中,高等教育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而且影响着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许多国家在其立法中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如法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在国家的计划范围内,推动地方和全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运用立法方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立法必须把握基本原则。专业性原则,立法要反映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专业性;问题导向原则,要树立问题导向思维,因应现实问题和法律适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系统性原则,立法要坚持衔接性、一致性和程序性。在应用立法原则过程中,一是把握科学立法,体现合理性;二是把握民主立法,体现广泛性;三是把握依法立法,体现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