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任道重远     
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60年代及70年代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从流动农民工犯罪看城市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从一般的社会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公众诉求,越来越成为城市政府公共政策议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社会关注的重点是环境;90年代以来,社会关注的外来流动人口引发的公共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软实力”理论创始人约瑟夫·奈指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来源。然而,文化本身并非软实力,文化只在“对他国产生吸引力时才起作用”。因此,只有本国文化对他国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时,才能使之转化为国家的“软实力”,即“文化软实力”。尽管英国属于西方开展文化外交较晚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伊始,学术规范问题被提到中心议程上来。这固然与80年代以降“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也与人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此话道出了一种新取向:人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向“学术”一极倾斜的结果。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年轻的一代,即所谓的“新生代”。其中最能体现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并在体制外制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影响的是贾樟柯。贾樟柯编导的“故乡三部曲”及《世界》等,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变迁为素材,倾心观照各类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存境遇,在颇具写实特征的叙事和影像中。展现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小说里的农民形象,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麻木中显示愚昧;30年代在土地上流泪;40年代通过斗争取得胜利;50年代在获得土地体验劳动欣慰的不久就面临着合作化的彷徨;60年代在浮夸中挣扎求实;7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个空白;80年代的农民在市场上开始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富裕;90年代农民在世纪之交整理着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自20世纪的20年代起,它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实践。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发掘,在我国考古学科的历史中属较早的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文化发展又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与研究中国历史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学经历了两个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文学到近代史学,从近代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学在我国广泛传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7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的这个发展变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发展变化。回顾近半个世纪的亲身经历,面对21世纪的即将到来,我认为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点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第一.着力开掘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  相似文献   

9.
"过劳死"是日本词典里的一个特殊词汇.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出现过劳死现象,但未引起日本社会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过劳死案例大幅度增加,其中,还出现了自杀过劳死现象,即因工作强度大,个人不能承受这一压力而自杀.  相似文献   

10.
笔浪 《华夏文化》2009,(3):10-11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有一种思潮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文化自觉思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脱文化风尚或流行文化价值观的左右,依据自身对于文化的感受和信念,独立思考和设计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自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诗歌先锋精神,在新世纪庸常化信息时代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持续20多年的文化与生活的双重颠覆,人文精神在创构之初给中国文学挖成的精神掩体被迅速炸平。当下诗歌写作内在的贫乏与惊慌从本质上暴露了当代诗歌根本意义上的某种虚弱。对人文精神的敬畏、对先锋精神的回归、对人文主义价值的持守,是当代诗歌文化面临的重要问题。贾琳的诗歌写作无疑呈现出当下诗歌新人文精神的崭新生态,展示了一种新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公厕学院 新加坡是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始国。新加坡政府向来非常重视公厕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倡导了声势浩大的公厕清洁运动,每年还举行公厕的星级评选活动。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始人沈锐华在新加坡开设了世界首家公厕学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连续发现了8座古城址:新津宝墩古城址、都江堰芒城古城址、温江鱼凫村古城址、郫县古城村古城址、崇州双河古城址和紫竹古城址、大邑盐店古城址和高山古城址等。这些古城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较强的统一性,年代距今约4500-37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遗存。在宝墩文化遗迹中,发现大量的卵石遗迹,本文拟通过整理分析这些卵石遗迹,分析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及其与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探讨这些卵石遗迹在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与史志杂记的渊源关系是本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个世纪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相关史事的钩稽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范围上也延伸到了陈志裴注之外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后汉书》、《十七史详节》、《史记》、《左传》等史著;突破了对“渊源”内涵的狭义理解,除了故事情节层面的考索外,还注意到了史志杂记对小说修辞、形象塑造、叙事艺术、创作心理、思想意蕴等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研究目的、对象,依据版本,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者深思和鉴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的中外化交流史上,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1995年8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坐满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研究中国传统化的专家学,这里正在举行儒家思想与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中国传统化、  相似文献   

16.
大风堂画苑由张善子、张大千昆伸开创,声誉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术进程。特别是张大千,其生活、情感、艺术世界瑰丽多姿,编织了“大千学”经纬。本文通过对大风堂画派和大千学的认知,认为研究“大千学”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90年代,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作了论述。他提出关于文化自觉认识可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表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到"美人之美",即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都对人类优秀文化做出过贡献。更高的目标则是:"美美与共。"人类的优秀文化成为世界上各民族、国家的共同精神财富,达到  相似文献   

19.
四、90年代以来的中国油画 90年代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文化艺术由此产生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选择不但影响画家个人的艺术行为,也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团体和艺术出版的走向。主流文化渠道之外形成非主流文化渠道,在绘画方面,意味着非官方的展览、出版、销售方式。  相似文献   

20.
祝贺《中华文化论坛》正式公开发行。几年来我是她真诚的读者,几乎每期必看。她将在新的世纪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世纪之交和千年交替的双重变奏之际,世界充满了危机与机遇、繁荣与衰退、希望与危险错综交织的局面。她既给人们带来莫大的激励,也给人们带来种种悲剧。20世纪末的90年代虽还剩下两年,但已发生了两次使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政治、经济“大地震”,其影响所及都是全球性的。一次是90年代初原苏联建设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结果导致了二元对抗的冷战的结束,出现了“后冷战”时期多元(多极)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