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科学史实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利用科学史实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途径:填充科学史“空白”、利用阅读性资料、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等,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和层级,引领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介绍库恩的科学哲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教育在范式形成与更替中的功能作用及科学教育的目标,并就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科学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以及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相对性等问题分析了库恩理论的长短和对科学教育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具备文化属性。据此,科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亦是参与科学文化实践的过程。科学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既揭示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要素,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育人价值。以“人性的释放与创造”为目标、以“突出科学的情境性和共同体参与”为内容和以“‘三位一体’促进文化觉醒和自信”为过程,确立了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机制,搭建了科学教学和科学文化实践间的桥梁。从科学史、科学情境、科学道德和科学审美四个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探寻通过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论往往是“真”和“美”的统一体,简单性就是一种科学美,追求简单性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初中科学教学思维是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根源性保障,是具有内隐性的意识层面活动。它与科学思维一样,具有规律性和客观性,因此可通过对科学思维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建构初中科学教学思维能力进阶模型。该模型可反映初中科学教学思维能力与信息、思维单元的关系并形成进阶机制,描述不同层级水平的表现。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从思维内容、方法和品质三个维度解构初中科学教学思维能力,然后提炼其发展路径,即注重整体性、顺应动态性、适应自调性,以形成、改进、重组思维单元,使个人的教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进阶。  相似文献   

7.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吏、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概念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表现在:科学知识的内容包含了对不可逆性、不确定性、自主性和涌现性等的认识;科学知识的演进具有不可逆性、不确定性、自主性和涌现性等特征;科学认识活动在一般科学方法论上提倡“总体生成论”,在具体科学方法上则倡导系统方法和基于实践的“理解性对话一反思性行动”。以新的科学观念来审视教育学的科学地位,可以认为它已经具备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条件和资质,但它目前还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因此,“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可以化解为“教育学是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进而可以转化为“如何利用系统科学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水平”这一更为实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史、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用系统科学考察话语科学的构想,论述了这种考察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个总体考察框架。系统科学是以各种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中介性、横断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故用它考察话语科学是合理的。话语科学是研究话语的学科,历史较短,对象复杂,综合性强;它在发展中已受到系统科学影响,且其体系结构与系统科学有同形性,故用系统科学考察它既必要又可行。作者认为这种考察可在亚哲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四个层次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与反映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科学知识的体系性,科学活动的创造性,科学活动主体的演进性,“科学”内涵的统一性。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养成的一种思想品质,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为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也包括奉献、敬业、协作等方面带有普遍价值的人类精神。弘扬科学精神,进而与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用科学战胜迷信和愚昧,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人文性、发展性、情境性、多元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科学教育要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与创新、强调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科技道德教育。后现代科学观同时也弱化或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实证性等特征,对其持一种辩证扬弃的态度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以及突破已有的科学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两个方面;科学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本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研究以对124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访谈和观察,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总体状况以及在不同维度上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浅层次性以及不稳定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何以成为科学的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隐喻的认识,是一个从排斥到接受逐步转变的过程.时至今日,许多科学哲学家已经承认了科学隐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在科学认知中,科学隐喻发挥着命名、解释和理论建构三大功能,具有共识性、统一性、完整性和参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更需要建构和养育。鉴于科学精神具有习得性和难获性的特点以及科学不"精神"的现实状况,科学精神的养育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神圣的好奇心,真正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借助动态课程克服知识断层化问题,加强实验教学彰显科学教育特色,实施过程性科学学习行为评价。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传统上科学教育只重科学知识教学的窠臼,进而向着科教兴国和科教强国的理想迈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选择合适的内容是活动成功的一半。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幼儿老师常常出现科学活动内容选择不当的问题,影响幼儿科学学习的效果。需厘清每次集体科学活动的核心科学概念,容量适当地选择内容,确保科学活动内容的趣味性、需要性、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核在于引导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本质进行深度体悟,形成合理的科学观。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观的养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统科学观简化了对科学的认识,抑制了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想象。对于我国科学教育而言,设置独立的科学史课程、创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平台、改革学业考试制度、加大科研创新考核比例是更新大学生科学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对科学与伪科学进行了界定,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在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批判性、思维原则、精确性等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这些内容的把握可以提高人们对伪科学的辩识能力,杜绝现实生活中打着科学招牌,以科学自居的一些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