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对科学观念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表现在时间层面对可逆性的诘难、空间层面对确定性的解构、个体层面对自主性的诉求和整体层面对涌现性的澄明等方面。科学观念的这些革命性变化改变了传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孤立关系,恢复了其原初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主渠道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3)对这两种形式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案例征集,以考察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图改进。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网络教研是一种新的网络教研思路,它以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为指导。在内环境方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提倡构建基于教师分工合作的网络教研链;在外环境方面,强调打通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联系的关节,建立互补共生机制,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特定性与领域一般性兼具的学生核心素养。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三维目标模式下的诸类研究,但这些研究未能廓清其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鉴于人工智能素养是因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素养类型,本文首先从技术本体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本质——人的技术化,并从哲学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握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与思维”的动态转化过程;情感作为源于认知过程的情绪化体验,不仅涵养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获得道德观念的根据和渊源。由是,知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底层逻辑。籍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情感、人工智能思维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构建并详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宏观意义上的知能课程开发,是指以知能课程理论为指导构建整个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基本开发思路可以概括为职业定位—能力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微观意义上的知能课程开发主要指的是具体的某一门课程的开发,基本开发思路可以概括为能力要素—知识体系—学习对象,其中,学习对象的设计是关键。依据大学课程的分类,有三种典型的知能课程开发案例可供参考:项目型、工作型、问题型。  相似文献   
7.
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有较高的合理性。认识论方面,有多种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可能性,其中,认识论取向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理论的性质和研究取向,可以建立学科的包容意识;从理论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合理思考,但极有可能导致理论功能的"窄化",或者将针对完整对象的完整理论人为肢解成孤立的部分;也许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层层切分是建立理论体系的较理想途径之一。方法论方面,可以区分出经验体系和范畴体系两种水平的理论体系,并有诸种不同的表现,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该努力从经验体系走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8.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既观摩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聆听了李艺教授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思想建设的专题报告。教学观摩和专题讲座,使笔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准确把握各个模块的技术深度和技术广度,突破技术难点,也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明晰课程内涵和实现课标意图的教材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砌。在“工作”聚类的基础上,既容易实现文化价值的提炼,又方便进行课程的(基础)教育价值的重塑。在逻辑线索上,以“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为线索;在工具处理上,打破单一工具软件自身的逻辑体系,提取出不同工具的共同属性,并围绕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2. 以归纳与总结为方法教材各部分几乎都是以归纳与总结的方法编写而成。譬如,可以归纳和总结不同软件在操作方法、功能与用途、使用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区别与共性。这一方法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编写…  相似文献   
10.
“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助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大会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承办的机会,笔者对大会征集的教学案例作了一个简单统计:在73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案例中,涉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案例数竟有38个之多(其中高中11个,初中10个,小学17个),占52%。今年4月,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