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学科演变发展的历史研究,专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与生长点,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创新等学科建设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审视,发表了一系列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从两个层次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之内在结构的初步构想。希望本文能引发围绕本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的高水平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的三种主要理论范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过程与资源"范式和"媒体技术应用"范式由于其研究对象缺乏独特性与稳定性,研究内容难以具备学科知识体系所要求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无法生产出可以真正被检验的学科知识,故而形成的理论范式在确立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方面显得底气不足;而"教育教学系统构造技术"范式在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逐步形成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思维,即从技术学的角度深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体系取向"和"问题取向"是当前学科研究的两种取向。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以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目的,"问题取向"则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旨趣。这两种研究取向各有利弊。"体系取向"在构建完备的教育技术体系的同时,易产生"为了体系而体系"的研究偏差,并导致学科领域的泛化、学科建设的封闭和狭隘等;"问题取向"使得教育技术学研究在保持鲜活性和生命力的同时,易导致研究流于"现象",缺乏深刻性、建设性与系统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分离,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是实现"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统一的抓手,是当前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研究是当前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探索,产生了不少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并形成了三种模式。但这些理论体系及其构造过程与方法尚存在很大的缺陷,需要从前提、科学性、方法论、完备性以及本土化等多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发展专门的研究方法是学科独立、成熟的三大标志。为论证教育技术学的独立性和成熟性,在研究了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专门研究方法两个标志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分别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多层次解析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然后,根据确定研究对象的抽象概括原则,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抽象概括为:教育的技术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教育技术概念的不同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基础、技术观的广狭之争、现代教育观的批判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技术,以范畴性技术教育化为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学和以教育技术本体论为根基的教育技术哲学所构成的完整教育技术学体系。创新之处是分别在技术范式中拓展出新的广义技术概念,在教育范式中批判了现代教育观,并找到了教育和技术共同指向人的汇合点,建立起教育技术学自身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理论研究面临很多障碍,也存在许多迷茫,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和理论体系认识不清晰。该文尝试提出一种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建构这种学科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下面的假设: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功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技术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各个分支学科都有分工,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教育技术学以某种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技术学的方法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它定位于技术,属方法论范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重点在教育的实践。对教育技术学的作用要作实事求是的估价,不能认为单靠教育技术学这一个分支学科就能改变整个教育现状。新教育理念的产生需要教育的各个领域乃至教育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共同努力,特别要以属认识论的分支学科作研究的课题。教育技术学目前尚不成熟,研究不够深入,不少问题还是空白点,需要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结构模型。它弥补了长期以来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形成和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理论界对教学本质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逐步建立起"教学认识论"这一专门研究领域。目前,该研究主要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取向两个范畴,观点分歧集中于认识主体、认识对象、认识方法等方面。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的成效来看,教学实践一直在不断检验、丰富并具体化教学认识理论,两种理论取向呈现的悖论张力将殊途同归地走向实践的本土化的教学论。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论检讨:概念·理论·体系王鉴,李定仁西北师大教科所自从有关学科构建逻辑起点的研究引进教育科学的领域之后,教育理论界便开始沉思整个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初始概念或范畴及其基本关系。这一现代的思维方式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切中任何一门学科理论的钥匙。对教学概...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什么是学科的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论来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揭示了理论体系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提高《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水平,进而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列举了用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代替学科体系、用知识体系解释理论体系的错误做法后,厘清了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关系,分析了教育技术界用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或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代替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的现状,从教育技术学的次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的有机整体观出发,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由教育技术学原理、教学设计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学论、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组成。  相似文献   

16.
培养合格的、能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技术学学科和课程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说明教育传播学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是我国刚建立起来的教育传播学仍然是年轻、单薄的,因此应该在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中国特色理论等三个方面加强研究,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是理论的基石,也是一种理论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具有解释力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新的现象,需要对原有各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对它们进行修正、抛弃或重新构建。本文把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分为理论观点型、理论体系型、学科型三种类型,并以两个案例为基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对学科进行反思与研究时,如何分析、审察并构建新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其理论体系。本文从军事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阐述了军事教育技术和军事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军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框架、军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军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育理论性质的研究。该文沿着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角度入手,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教育理论的性质进行剖析;进而针对基于不同标准的教育学分类进行考察,力争对教育理论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