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方伟  马跃 《科研管理》2015,36(12):164-171
首次对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进行了定义,并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全要素效率评价指标。利用VRM方法可以处理负投入或者负产出的特点和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征和自适应性,提出一种新的效率评价模型--BP-VRM(variant of the radial measure)方法,并对我国30个省市2003年到2011年的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1.西部地区省市的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平均值要高于中部和东部,中部最低。2.各省份之间的促进效率差距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
许轶旻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165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出发,揭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领域。在借鉴Sambamurthy和Zmud模型基础上结合Barua模型,构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模型以及评价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得出江苏省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融合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本文在设计信息化与工业性融合体系的前提下,构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评价 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对中国31 个省级单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计算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根据各省耦 合协调度不同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耦合机制。【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系统总体 上处于中低耦合阶段,东部省份及直辖市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西部省则相对较低。,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与人力 资源要素对信息化程度高度依赖,但经营效率却受信息化程度影响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和对外贸易对其提升 有重要作用,据此,提出我国两化融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3-2010年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状况为例,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定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相关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关联度分析法,对2003-2010年江苏省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马跃  冉爱晶  朱方伟 《科研管理》2017,38(7):153-160
本文研究了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GRNN-DEMATEL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中。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然后利用GRNN神经网络计算目标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之间的权值来得到直接关联矩阵,然后利用传统DEMATEL方法分析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GRNN-DEMATEL分析了2003年至2011年我国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是对促进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支燕  白雪洁  王蕾蕾 《科研管理》2012,33(1):90-95,119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无缝衔接,加速完成工业化进程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本文以2000-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研究制造业15大产业的两化融合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间的融合度存在很大差异,表现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融合度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两化融合推进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且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从演进规律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先导性特征突出,传统制造业对两化融合的反应滞后。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研管理》2012,33(1)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无缝衔接,加速完成工业化进程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本文以2000-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研究制造业15大产业的两化融合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间的融合度存在很大差异,表现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融合度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两化融合推进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且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从演进规律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先导性特征突出,传统制造业对两化融合的反应滞后。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向及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及融合的方向,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省情特点,提出吉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模式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熵值权重法和融合度分析模型对我国21个省市区2009-2017年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在低碳旅游业系列评价指标中占比0.48,能够很好凸显"低碳",评价指标构建合理;我国21省市区的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虽然尚处于初级融合阶段,但整体融合态势向好,各省市区融合发展等级逐年提高;各省市区整体融合已从2009年松散阶段发展到初级融合阶段;个别省份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需结合各省市区的人文特点及旅游动态加强两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背景,借鉴由菲德提出的两部门模型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江苏省经济部门分为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江苏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信息产业部门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揭示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2.
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对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设计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构建了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李大玲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48-151
加快人才发展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目标实现提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要求。本文从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的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需求的现状、搜索引擎技术的等角度分析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变各个系统各自为政的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现状,建立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统一科技人才信息标准;针对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的现状,采取区别对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整合政策;搭建科技人才整合合作平台;构建以人才保障为核心的科技人才信息整合安全政策的信息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靖继鹏  吴宪忠 《情报科学》2007,25(4):481-484
文章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信息集成为逻辑起点,在分析研究信息集成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信息集成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实现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事业及其文化产业都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关于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单方面的影响层面。通过构建信息化与文化产业评价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交叉效率DEA方法得到信息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我国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度较低但在逐年增强,说明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的幅度和文化产业促进信息化的幅度越来越大;而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协调效率在2000—2004年表现为先越来越高、随后越来越低,说明协调的深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打造提升两化融合背景下的工业管理基础能力,是企业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从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与资源、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和战略与组织5个关键维度22个重要方面构建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评价框架,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6万余家工业企业评估数据,系统分析我国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和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并针对企业未来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际环境、重要平台和发展新态势,重点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和应用,分析了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景、机遇和潜在优势。最后,结合工业互联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