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乞丐群体基于生存需要而体现出的组织化和职业化特征,成为城市亚文化层次中显著的标志,它集中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弹性和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对这种生存文化的探讨必将为我们重新定位乞丐阶层、认识城市下层社会特点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乞丐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职业乞丐众多,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的。乞丐行乞方式多样,社会危害很大,近代出现了一些防范和控制乞丐的思想及措施,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罗国辉 《天中学刊》2006,21(6):40-44
乞丐问题是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国时期,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倒台而减轻,相反更加严重,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以上海为例,来分析民国时期乞丐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对当今社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乞丐问题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到了近代,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说“打砖”     
“打砖”一词系明清俗语,令人对其意义的理解,存在失误.其义并非指打制砖瓦之类的建筑材料,而是乞丐行乞的一种手段.乞丐一边手持砖块在前胸后背敲打,一边哀告求食或唱曲儿,以博得路人的怜悯,从而求取食物.“打砖”的现象从近代至今天,一直没有绝迹.  相似文献   

6.
职业乞丐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隐患。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收入偏低,救助管理制度的负面效应,不法分子和利益集团的非法操纵。解决乞丐职业化问题,英国慈善与矫治相结合,美国鼓励民间力量救助,我国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明确行政执法分工,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和德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德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中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很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对乞丐的称谓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纷纭复杂的乞丐画面,从而对这种历史现象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最常见的乞丐称谓谈起,以求梳理乞丐称谓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文化传媒的主要载体,影视作品对主题的不同角度与侧重表达,能够充分展现时下大众的精神取向。而在为数不多的诠释民国女画家影视题材里,围绕女性职业化后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纠缠,尤为凸显了这批近代职业女性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多样发展型态的社会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