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也谈保障型住房建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保障制度是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住房保障制度的。2007年,中央定下了房地产调控以政策落实为主的方向,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到加大保障型住宅土地供应,从调整住房结构到增加保障型住房供应量,旨在通过加强保障型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  相似文献   

2.
郭斌 《金秋科苑》2008,(4):213-213
住房保障制度是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住房保障制度的。2007年,中央定下了房地产调控以政策落实为主的方向,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到加大保障型住宅土地供应,从调整住房结构到增加保障型住房供应量,旨在通过加强保障型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本文就试着谈谈加强保障型住房建设管理相对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住房福利政策还不够完善,中低收入者住房福利模式的建设与完善工作非常必要.在城镇范围内,住宅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住房者的有效需求,城镇"双困"人群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将长期存在,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住房政策,对之加以研究和解决,并且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住房问题的特点和各地实际情况,适时地对住房政策做出调整,才能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住房保障制度金融政策是住房的保障来源以及给住房融资提供支持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它对于中低层收入的居民来说,是决定住房条件是否得到改善的关键。但是同时它也具有"劫贫济富"的缺陷,高低收入人群在这个体系中所得到的利益是不相匹配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使之得到改善。本文从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与金融政策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今住房保障制度和金融政策的现状,提出些许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它的建立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贯彻实施。住房公积金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公积金确实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支持住房保障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贾琳琳 《科教文汇》2008,(26):205-205
一、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作用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面向社会发展领域的弱势居住群体,即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收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性和社会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居住群体。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多层多元化的群体。这类人群一般是占社会一定比例的低收入者。城镇超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廉租房政策加以解决,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指向的群体主要是收入偏低水平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7.
住房是现代人生存的根本需要。住房问题是中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住房土地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工具,是解决住房问题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从我国城市住房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实践出发,结合土地的特殊属性,分析我国现行城市住房土地政策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住房土地资源配置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城市职工住房不断得到改善,加快了住房小康社会的步伐。住房公积金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中低收入的职工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多年住房难问题,使广大城市职工真正感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住房储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房价的持续高涨,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保障性住房政策正是国家为解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文章从保障性住房的概况入手,论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以及显现的问题,并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的住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我国现有的住房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依据城镇化理论、住房市场过滤模型和公平效率原则的基本理论分析,从城乡统一发展和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统一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理论模型,以兼顾和强调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并调整和盘活农村长期闲置住房和宅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