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走”是他的原型,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鲁讯围绕“立人”思想,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胡海鹏 《学语文》2003,(4):36-36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三个主要的意象:我、姑娘、雨巷。一致的看法是:“姑娘”象征理想。而“我”、“雨巷”是否有象征意义,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以为,“我”、“雨巷”不仅有象征意味,而且与“姑娘”这一意象一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3.
《罗斯莫庄》以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吸引了众人的研究兴趣,其炉火纯青的象征艺术手法更是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欲具体分析“白马”和“便桥”两个意象的多层次象征,并结合“罗斯莫庄”意象,从而全面地深度挖掘此剧中令人着迷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4.
论《诗经》中的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的“作为意象的象征”的象征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出发,分析了《永剐了,武器》中的雨和动物的意象,挖掘隐藏于作品当中的丰富宗教内涵。通过研究海明威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基督教和《圣经》对海明威的影响,理解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散文《一颗小桃树》中引人注意的是小桃树的意象,它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慢慢品味“小桃树”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品质。小桃树生生不息的韧性,耐心等待的品性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小桃树能引领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意象化”本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意象,并不完全等同于象征那样仅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进行“借喻”、“比喻”而具有某种恒定性。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是“一种在瞬问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庞德),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意象的运用.常会给作品带来更丰富的潜沉意蕴,激起阅读的无限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9.
“实”与“虚”两个层面所具有的意义是《高老庄》中所包蕴的主要思想内核。“实”的一面续写了90年代末商州农民的浮躁心态,“虚”的一面则继承了从沈从文开始的“种的退化”的忧思。后一个层面意义主要由一系列象征意象组合推演而成,并探究了为汉民族“换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唐珂 《语文知识》2008,(1):28-31
作为鲁迅心灵的独语和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野草》象征隐喻的文本掩藏了作者原本真实复杂的心路历程。不同色调组合而成的独特而鲜明的色彩意象在各自语境下展现出的强大效果.为深入了解鲁迅喷薄而克制的情感、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悲切深沉的生命意志、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脉络。提供了一个“斑斓”的视角。色彩意象的运用,既有契合中国古典美学色彩规范的选取,也有突破中国传统美学色彩搭配的现代性组合,对《野草》在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地位的奠定,建构开放性的解读空间,保持永恒的艺术和思想魅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美玉 《考试周刊》2009,(24):24-25
《古舟子咏》是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海,作为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含义。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古舟子咏》中的海意象所蕴舍的三重含义,即“命运”意象、“上帝”意象及“慈母”意象,以期揭示诗篇所浸染的思想魅力,并获得新颖且发人深思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在剧作中,作者用了许多蕴含象征隐喻意味的原始意象符号,如雷雨意象、死亡意象、出走意象等。“窗”在《雷雨》中多次出现,因其蕴载了作者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剧作主题的众多内容,从而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并成为《雷雨》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说,“窗”意象与“门”意象属于同类意象体系。“门”是一个出入口,“象征着两种状态,两个世界,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财富和贫匮之间的出入口。它开向一个神秘的世界。但是,门具有动态和心理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表示出入口本身,而且还请你跨…  相似文献   

13.
“夜半钟声”历来是关于《枫桥夜泊》讨论的热点,前人大多是议论当时寺庙是否有夜半撞钟之事,而对“夜半钟声”作为诗歌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在表达作者情志方面的作用却很少注意。实际上,“夜半钟声”这个内蕴丰厚的意象,象征了诗人在苦苦寻求人生出路之后得到的答案:皈依任性自足、物己双忘、无所拘牵的佛门净地,求得心灵的恬静,人生的解脱。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认为所有的艺术实质上都是象征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反复出现的“森林”意象,体现了劳伦斯写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本文将以“森林”意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包括古老阴郁的森林形象、绿色的森林象征、伊甸园的隐喻,以及森林作为人体本身的喻体。  相似文献   

15.
麦卡锡小说《骏马》中的"葬礼"意象具有超越俗世丧葬和宗教救赎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葬礼象征结束,象征开始,也象征从结束到开始过渡过程中的痛苦挣扎。"葬礼"意象的运用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维度,拓宽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6.
水意象在《诗经》弃妇诗中有两类,一类是比兴之水及其相关的意象,一类是情景交融的水意象。这些水意象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水的柔弱象征女子的柔弱,水的清浊象征品德的好坏,水的阻隔象征爱情的被弃,这些审美意蕴丰富了弃妇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意象符号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在《孽子》中构建了许多意象,其中公园作为多种意象含蕴经常出现,有的象征着命运枷锁,有的象征着道德阴暗面,有的象征着心灵归宿等。  相似文献   

18.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现作为新诗中的朦胧诗选入中学课本。这首诗选取的意象非常新鲜:橡树、木棉。对于这两个意象怎样理解呢?在课本中的预习提示中对此有解释:“这首诗对橡树男性阳刚气概的赞美和对木棉树女性柔韧气质的刻画,都显示了作者的特有的风格。”这里说木棉象征女性的柔韧气质,恐怕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用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鲜明特征。《红字》的象征意象具有多重涵义:以红A字象征天使与魔鬼,以刑台象征拷问灵魂的道德法庭,以小溪象征罪恶与纯洁的两极分界,以森林象征黑暗阴沉的精神荒野。正是这些象征意象的灵活运用,使《红字》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意象”入手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意象”在《哈姆莱特》中的特点与表现 ,认为莎士比亚剧中的“意象”是一种丰富而又类化的主导意象 ,具有冷静、含蓄、生动、形象的特点 ,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想象 ,在体现“莎剧”的独特魅力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