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论商法价值取向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及关系问题,除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以公平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以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效益优先原则。对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与民法价值取向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我国商事立法的合理模式应为: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采取《商事通则》与单行商事法律相结合的商事立法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以商品为媒介,其目的是为了营利,由此,产生了一种区别于民事关系的新型社会经济关系,即商事关系,民法无力调整,所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商法产生了.从商事关系本质出发,商事关系是一种发生在地位平等的公民、法人等主体之间具有以营利即资本的价值增值为目的活动中的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3.
商法的价值取向蕴涵在商法的要素之中,商事法律规范、概念、原则和法律技术性规定构成商法价值取向的微观基础,商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商法的价值取向.实质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集合,形式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博弈均衡.实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均衡,应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效益最大化.不同的商事部门法体现公平、效率和安全价值的不同均衡状态.商法的价值取向遵循制度变迁原理,均衡状态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商事制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确立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才能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其在民法基本原则基础之上,还包括突出体现其特色、专门规制商主体(亦即所谓的"商人")因素和规制商行为因素的商法基本原则。其中,商法之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即是指商法大力确保适合商主体作为健全的组织体依法得以成立、存续及发展的一项商法基本原则。现代商法通常以大量强行法规范对商主体进行调整和控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商主体各项规则要求,为商主体提供了一套完备的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退出机制,以此支持商主体的商事营业。该原则维系商事交易的安全,已成为现代商法的首要原则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民法和商法是私法中的两大领域,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笔者通过对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两种商事立法体制的形成依据分析,推论出当代大陆法系各国商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民法典采用民商合一体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在确定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时,要依照公平的观念分配双方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民法的主要制度如合同法、侵权法等领域都要贯彻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法、商法、经济法视野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在近代是债务履行的基本原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商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不同的法域问其内涵是不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商法中起着一般概念的作用,以期克服适用现行法律规则可能导致的非正义后果.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均探究人类外表行为之下的心灵作用,但是其在民法和商法中的侧重点不同:民事关系中着重探究外表行为下的"真意";商事关系中着重探究外表行为下善意恶意、是否注意.同时,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结点,其通过经济法的特殊法律技术进行特殊调整,以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实质公平间、法律的安定性和个别正义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9.
民法精神论     
法律精神是指制约并决定法律制度在社会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包括对法律性质的认识,对法律价值的评断,以及对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地位的理解。它可分为国家法(公法)精神和民法(私法)精神。民法精神以个体为核心,个体以意思自治为原则,独立地创设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民法精神包含:契约自由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弘扬民法精神,完善民事立法,对中国传统及西方法律精神予以批判地扬弃、吸纳,使民法精神在今日之中国勃兴起来。  相似文献   

10.
民法精神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精神是指制约并决定法律制度在社会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包括对法律性质的认识,对法律价值的评判,以及对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地位的理解。它可分为国家法(公法)精神和民法(私法)精神。民法精神以个体为核心,个体以意思自治为原则,独立地创设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民法精神包含:契约自由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弘扬民法精神,完善民事立法,对中国传统及西方法律精神予以批判地扬弃、吸纳,使民法精神在今日中国勃兴起来。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与商法是调节市场关系的两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者紧密联系的同时也相互区别。在区分民法与商法时,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其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另一重要因素便是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民法与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不同,前者主要采取公平优先原则立法,后者主要采取效益优先原则立法。正确对待民法与商法价值取向异同,对我国法律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经济关系表现为三种形式:民事经济关系、商事关系、国家调节经济关系。它们发生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需要不同的经济法律调整,由此形成民法、商法、经济法。三者各具特色,共同构成调整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峰 《华章》2012,(34)
民法作为一种私法,其价值核心之所在在于民事活动中的平等主体的自由的意思自治,从而来达到民事主体在具体的生活实际工作中的所意欲达到的平等、自由、秩序、效率、安全等法价值.毫无疑问的是人是这一系列法价值的最终载体与获益者,故承载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源性权利的人权应该浓墨重彩的展现于我国的民法体系中,而人权保护在具体的法实务中确实是遭遇了寒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对我国目前民法中的相对弱势的人权保护的现状的探究,以期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个人建议来完善我国民法中的有关人权保护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经济关系表现为三种形式:民事经济关系,商事关系,国家调节经济关系。它们发生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需要不同的经济法律调整、由此形成民法,商法,经济法。三者各具特色,共同构成调整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商事人格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是商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商事人格利益为客体,并可转让、继承的一种人格权.它和传统民法人格权同属私法范畴,但两者在主体、客体及范围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关于个人网店属性认定之争议主要有作为商事主体并由相关商事法律规范予以救济与具有财产属性并由民法的财产制度予以规制两种。对于个人网店的非商事主体地位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逻辑方面进行反思并予以证成:因与商法制度相龃龉、违背效率性、缺失程序要件等形式原因,个人网店表现形态与商事主体准入规则存有悖逆;从主体与客体之实质区隔反思其商事主体与财产属性之区隔,认定个人网店的非商事主体地位并确立其客体属性具有制度、产业与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在与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再论商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指出,近现代商法与民法的发展是两条线,双轨制,当商法出现时,普通的民事法还是封建法,是“商”和商法的导致了社会革命,民事革命。由历史的惯性和偶然性造成的民商法分立与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及其客观要求日益相脱节。从中国的情况看,民商事的发展是同步的,商一直未能摆脱官,宗法和其他身份关系的束缚,从未发展到能够推动,引发平等民事的程度,“商”往往需由民事的进步来催化,促进,而当社会上的平等观念和制度导致民法真正形式,商法也就包含其中了。作为商法理论基础的“商主体”和“商行为”,则不可能脱离,区分于民事,相反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吕性,恰是商所赋予它的。因此,商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存在或业丧失殆尽了。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在民事主体、社会关系及法律调整领域等方面给传统民法带来了巨大冲击。针对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与不周延性特点,指出在高科技背景下,民法基本原则应在私法立法、民事主体行为准则、裁判依据、补充法律漏洞及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法学界不承认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中有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过多强调民事关系的国家意志性,忽视对公司和法人意志的尊重。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我们不得不修正原有的观点,承认公法与私法的。本主要从民法的平等、自愿、公平等基本原则的角度来讨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商品经济关系,使商品经济关系规范化、法律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作为商品经济法律表现的民法、商法、经济法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民法与商法、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出发,探讨民法与商法之间、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异同之处,旨在为规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不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