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社会福利制度与公民权相结合而形成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之目的是确保一定的福利水平,使公民过上一种“文明化的生活”。而国家一般通过在宪法中确立社会国家的理念及规定具体权利来确认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通过国家机关承担分配、给付的方式予以实现。理性的主张认为社会公民权应具有司法受益权功能,具有可审判性,可让公民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而妥善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2.
本着"体""用"结合的理念,提出公民社会权与社会救助理论上互释、实践中互构的观点,以期消除公民社会权与社会救助概念上的模糊与分歧,促使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在完善社会救助模式的同时,并推动公民社会权各权项的协调。这种互释、互构不仅使社会救助有效地发挥其保障公民社会权的作用,还促成公民社会权对社会救助的导航和标引,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在我国是最基础、最有效的公民社会权救济模式,笔者在对社会救助实施中相关人员的随机访谈后发现,我国社会救助在保障公民社会权方面存有众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社会救助不以保障公民社会权为初衷,二者严重脱节;社会救助中自由裁量权使用空间过大;物质保障的过于单一、水平太低;精神保障层面的基本缺失。这些已影响到公民社会权保障的推进,阻碍着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损伤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概念提出至今,由于理论上的困扰及实际保障中的局限,一直影响着该项权利的真正实现。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公民社会权的救济模式——积极救济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和消极救济模式(宪法解释、社会立法、司法裁决)何以可为及何以可行的分析,从法学与社会学融合的视角提出,在我国,把积极救济模式与消极救济模式结合起来对公民社会权予以保障,不仅有益于社会权理论的充实完善和公民社会权的真正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权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主体,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以此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社会中介组织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手段,也是社会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构。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社会成长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形成冲击,非理性化公民行为,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积极引导公民社会成长,不仅有助于推动生产关系改革创新,同时还具有畅通民情反馈和民意表达渠道、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辩证看待公民社会对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积极引导公民社会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公民社会成长对于社会稳定的积极功能,显然有助于促进社会内生性和谐和社会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要发扬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亦日益明确。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社会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核心问题即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越显紧迫和重要。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公民社会内涵和特征及其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分析,探究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对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需要民主的和谐。市场和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两大机制。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培养与臣民、私民相对的公民;重视个人、个性和个人主义;营造安全、开放的教育环境;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者与最初实践者。1949-1957年初毛泽东在固权安邦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理论原则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及其实践,对我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行政检查收集资讯和监督功能的实现,防止行政检查滥权而对相对人权益的侵犯,保障行政检查法治的实现,应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顺应法治原则和人权保障之要求,反思行政检查的现有理论和立法,从行政检查权设定、行政检查中相对人协助、行政检查后信息处置和行政检查程序等方面规制行政检查。规制行政检查,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持续性、基础性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社会公正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公正观加以指导。权利平等保障了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为公正的实现奠定了法理基础。利益分享是推动公正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的必由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公平正义的过程中,要把握社会主义公正观内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不仅是现实中国的重要问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古今中外思想家、社会学家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诉求。解读他们重塑社会秩序的理想,认清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秩序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但当前社会保险参保工作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务院规定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和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都是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主张政治多元化,在他们看来,政治民主就是要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权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建立充分民主的政府,这种政治民主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党制和普选权,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并且抹杀民主的阶级性,主张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等等,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因此,认清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民主观、人权观、国家观及政党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Social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have emerged as strong policy-leading concepts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Policies on lifelong learning are themselves in part premised on the contribu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an make to promoting an inclusive society. It is argued that social exclusion offends against human dignity, denies people their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and leads, in conjunction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to marginalization and deepening inequalities, which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democracy. Social inclusion therefore appears to be an unconditional good. The argument i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is is not the case. Drawing on critical social policy studies and post-structuralist philosophy, we argue that the notion of inclusion relies on exclusions, some of which may be chosen and even desirable. We suggest that those interested in lifelong learning should take a more critical stance towards the social inclusion agenda to which it is being harnessed.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产权则是人权的组成部分,是人权在经济领域的实现,同时也是人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胡勇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113-1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