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预设与生成这个问题,作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偏离"和"游离"的现象进行了审视与反思,并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锁定教学目标,对"旁逸斜出"现象加以调控;要预留生成空间,对动态生成资源加以合理运用,引领学生向着核心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2.
从在学校学习到在讲台上独立开展教学工作,每一位新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高校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是客观存在着的正常现象,高校管理者既不要对新教师求全责备,也不要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新教师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消极等待。学校要创造条件,激发新教师的成长意识,保护新教师的热情,相信新教师的能力,教给成长的策略和方法;新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内在进取"、"自我更新",是新教师教学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适度"和"失度"的问题,教师要有辩证考量意识,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训练和教学评价等展开多重比对权衡,争取课堂教学走向"适度",避免课堂教学出现过多"失度"现象。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并给出对应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茫然失措,这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教师牵着学生"钻"教材、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泛化现象,这与教改的思想背道而驰.破除教学内容化泛的现象,要研究教材,把握学情;要明确目的,联系生活;要重视过程,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2,(Z2):76-77
对课堂的观察认识,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听课前教师对"听"什么,"研"什么,心中无底,听课时凭着感觉走,完全是为听课而听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呈现出貌合神离的现象;听课者对教学行为观察不清、观察不深,对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说不出教学现象背后的道理。教研活动缺少针对性和明确的主题,是教研组平时开展活动时常出现的一种现象。2010年底,我们开始尝试以"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活动,明确提出在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性、针对性及有效性上,要有新的思考、新的方式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会读书就是要爱读书,读好书;会教书就是要注重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课题研究;会写书就是要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8.
李巧平  王超 《中学生物学》2005,21(10):34-36
探究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正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广泛使用.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把"探究"当作一种时尚,教师盲目追从;②探究过于泛化,往往缺乏真问题;③探究过程中,他主现象明显,学生没有真正自主;④探究教学过于强调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⑤整个过程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成功地进行探究教学,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也要抓住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9.
尹鸿 《广西教育》2014,(38):91-91
阐述高中历史教学在设问过程中出现的"伪问题"现象,提出教师的提问要和教学的目标相互适应,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点的布局要合理,设置问题一定要清楚。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如何建立一节课的逻辑性是当前教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所以这么说,缘于我在参与课堂观察与诊断、与同行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中,看到的一些普遍性现象: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就急于进入课堂;违背"以学定教"的原则,唯教材是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打开教师的教案,其中不乏"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一篇课文,教师能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列出不同的目标,少则四五条,多则八九条;然而,当问及具体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又很茫然。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相当普遍。语文有效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环节遇到了障碍。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分析高中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及自我表现的机会;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高体育教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的小课题研究,教师要从"点"做起,由点及"线"再到"面";要沉到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要科学规范,又要简化程序;要考虑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又要考虑到教师日常教学,把握好科研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茫然失措,这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  相似文献   

15.
当化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即良好的教学机智。当课堂上发生学生质疑出乎意料的问题、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现象、课后辅导被学生提出的问题"将了军"等突发事件时,教师要采取以诚感人、机智的处理方式,把问题交给学生,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教学机智素养。  相似文献   

16.
章瑞琪 《新教师》2021,(3):79-8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教学实践,阐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提出几点策略。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和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对知识的总结与反思能力。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有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的现象,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是为了分数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型的探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传授知识和照本宣科,将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培训教师掌握IT(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IT进行教学探索。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演示各种现象,这些现象包括:演示微观和宏观现象,有危险的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得到的现象;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理;过去的过程或事件;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情景等等。  相似文献   

18.
曹纬国 《甘肃教育》2014,(17):54-54
正目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正风靡语文教学界。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面对学生的每次成绩,教师也深感困惑。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一、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与水平的时间和空间。语文课上要坚决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  相似文献   

19.
<正>哈尔康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产生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疑问,成为问的主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习问题的发现、综合、归纳直至提出都由教师来完成的现象,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被动性、同伴压力等会影响到课堂提问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8):135-136
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造成了课堂"臃肿"现象,要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要解决众多问题,势必出现伪教、伪学问题。本文着重从去伪存真,简化教学着手,让教师在课堂时间里能从容应对,把握精义,做到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