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扬州话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其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本将20世纪扬州方言的研究分为承古、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对三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简评。  相似文献   

3.
“被调查人大多对普通话表示肯定,同时认为黄梅戏唱词与道白应坚持安庆方言的重要地位;老年人对方言的认可度比年轻人高”等调查结果折射出当前黄梅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观众年龄偏大、观众群逐渐缩小、语言的地方风格越来越模糊”等.鉴于以上问题,一是无论黄梅戏的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都应立足于安庆方言的音韵特点;二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庆方言积淀了安庆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语言资源,急需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既是对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是促进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龙岩方言是闽南话的次方言。在闽南话各方音片中龙岩方言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存古成分较多,且与客家话彼此交融影响。通过宋代以来的方言研究及固始方言的实例获得证明,龙岩方言中保留着特有的上古汉语语音的音系和词汇,以及与客家方言若干相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屯溪方言中以“着”代“了”,“着/了”相通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屯溪方言中的“着”同时兼有北京话中“着”、“了”两种用法。其一身二任的用法似来源于安庆官话。  相似文献   

6.
临沂方言的比较句,包含有多种句式,根据其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词,可以分为以下四组:一、“跟”组;二、“起”组;三、“有”组;四、“赶”组。这些句式在许多方面都区别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比较句式,表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色。对这种句式的研究,对于本方言区的人们更深刻地体味母方言和学习普通话都是大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7.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8.
陆勤 《语文知识》2012,(3):27-29
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扬州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词汇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词义、词形、词源三个方面来考察扬州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揭示扬州方言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安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与普通话词汇相比,整体上相同或相近是主流,但作为共同语的地方变体,又有自身鲜明特色,其具体表现即为安庆方言词汇在词形、词义、造词理据和词的来源等几方面与普通话词汇存在诸多差异,安庆方言的独具特色由词汇层面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0.
吴健 《现代语文》2009,(6):95-97
溧阳河南话是太平天国战争后移民形成的官话方言岛方言.由于移民固守祖籍地文化的强势态度,直接影响了溧阳河南话与当地优势方言溧阳话的接触,以至于溧阳河南话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能够以强势之态对峙于当地的优势方言.  相似文献   

11.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 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2.
安康是个移民区,但仍存在着文白异读.按照移民来源和文白异读的分布特征,大致可分为前山关中方言体系和后山黄孝方言体系.在方言接触中,文白异读往往表现为前山与后山有别、借入与抵制同在、借入音与原有音叠置.文白异读词语的借入并非任由另一方言全盘接纳和吸收,而是受着一定的条件制约,这种制约与方言间的强弱有关,与方言属性有关,与音类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方言的片区划分一直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东海县是江苏省北部靠近山东省的一个县,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分界线从该县穿过,东海县方言具有鲜明的过渡方言的地方特色。文章阐述了东海县东南和西北两个方言片区划分的语音和词汇标准,并通过列举两个片区的典型语音和特色词汇,详细比较了东海县境内江淮方言和中原官话的地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安庆方言叹词在黄梅戏中使用频率极高,它们不但音节结构多变,句法位置灵活,而且艺术功能显著。无论单音节或双音节,无论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句,也无论出现在线性结构的什么位置,安庆方言叹词都能够强化黄梅戏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强人物情感表达的力度,凸显人物的身份个性,推进戏曲情节的发展,从而成为黄梅戏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7.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8.
按语音差异,笔者将荣县境内的方言划分为3个大的片区即东路、中路和西路三片。中路话以荣县县政府所在地旭阳镇的语音为代表。西路话以长山、双古、新桥三镇为代表。东路话以成佳、五宝两镇为代表。西路话有不同于中路话和东路话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中路话是典型的荣县方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丹阳的河南方言岛保留了很多源方言地区的文化特征和语言特征,同时又带上了诸多周边方言的色彩。丹阳市埤城镇西丰行政村下属的荒田里、汪家湾、土库楼三个自然村方言岛的源方言为河南光山话。文章从方言岛居民婚姻状况、词阶分布、亲属称谓等方面调查,来探寻河南方言岛的方言变迁。强势方言最终取代弱势方言需要经过双方言的过程,双方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发展、融合、取代四个阶段;双方言地区的方言演变受到婚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双方言现象对方言岛方言第一词阶的影响小于第二词阶;方言岛亲属称谓的演变与方言岛双方言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安徽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安庆方言语气词数量众多,能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假设、停顿等多种语气。具有多功能性,特色鲜明,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