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校管理存在疏漏、社会关注少、受重视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安全意识差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农业投入,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社会应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营造适宜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应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五省农村留守儿童实证调查,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和群体特征。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一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没有差别,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另一方面,因亲情缺失,少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情感发展面临阻碍。因此,社会各界应客观理性看待留守儿童现象,采取“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建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现一 在情绪状态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积极程度则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外出情况不同的留守儿童,情绪状态也有显著不同,其中,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情绪状态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留守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等六个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但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建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都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160名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六个因子分值上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女性留守儿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分值上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小学留守儿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分值上均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建议:影响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对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生活、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社会各界必须在政府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现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对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各方面都应关注留守儿童,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了265名中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81人,对照组184人。结果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过敏、身体症状、冲动及心理健康总分上留守儿童的分数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留守儿童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留守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用吴汉荣等人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测查工具,对福建省278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高于非独生留守儿童;女留守儿童生活质量高于男留守儿童;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高于初中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家庭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农村普通中学的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①单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朋友和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双亲外出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别;②对于单亲外出儿童来说,初一男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女生,初二女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初一儿童的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儿童。③对于双亲外出儿童来说,女生的家庭和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的儿童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仡佬族聚居区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学习现状及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低下、营养不足,他们普遍存在着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规律紊乱;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在中低等水平,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主动性,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仡佬族聚居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对苏北阜宁县陈集镇3~6岁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语言发展较为缓慢,卫生行为及学习习惯较差,亲子关系较为淡漠,缺乏安全感;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也令人担忧.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立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农村曾、现、非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问卷进行调查。结论:曾、现留守儿童社交回避苦恼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女显著高于男,现留守儿童中女儿童社交回避苦恼显著高于男儿童;曾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无年级差异,现留守儿童社交回避苦恼有年级差异且六年级最严重。  相似文献   

14.
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及其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重庆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性格缺陷、价值观偏移、人际交往困难、情绪情感障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不全面、相关政策不完善等方面.为此,应整合家庭、学校、教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安全防卫问题、学习成绩普遍不高、心理问题、道德品质问题等;究其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