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散文《无常》中曾说到,乡间“下等人”所喜爱的“无常”(“无常戏”的主角)有这么一个重要的性格特点,即“理而情”。值得注意的是,这来自民间露天戏剧舞台上的“无常”戏似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信息:“无常”的这一性格倒与艺术的禀性暗合。我们认为,鲁迅、茅盾的农村题材创作就充分体现出了这样一个道是“无  相似文献   

2.
《礼记》有言:“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气象万千,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历史,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所谓齐鲁、巴蜀、湖湘、岭南、吴越等,为其荦荦大者。吴越并提,有其地理与历史渊源。盖吴越二邦,同处东南,同气共俗,二者为敌国时,互相攻伐,今主明奴,变动无常,文化交融,日渐趋同。但吴越山水有别,民风有异,且长期处于不同行政系统下,故分别讨论,亦自成理。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吴文化的特质总是在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中显现的,也总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嬗变的。  相似文献   

3.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它所关注的是人物行动的价值合理性;后者则是一种以批判为职志的知识分子话语,它所关注的是政治权力的文化合理性和道德合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以道自任的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三国演义》在对“治乱无常”的慨叹和“天命”的敬畏、困惑中,深藏着作者对历史之非理性发展的深刻体察与反省。  相似文献   

4.
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崛起,成为西南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与吐蕃在西南地区的争夺,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可归纳为四个阶段:统一六诏时期、“叛唐”时期、“归唐”时期、“叛服无常”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时期,与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有关。但是,剑南节度使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原因。在这几个历史阶段中,有重要影响的剑南节度使有:王昱、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杨国忠、韦皋、李德裕、高骈等,从历史视角探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剑南节度在其关系变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剑南节度使在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和蒋介石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个人交往方面来看 ,张同蒋的关系可谓“情同骨肉”。然而 ,从政治见解方面来看 ,张与蒋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围绕着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国策问题 ,张学良从追随到怀疑再到反对 ,经历了一个认识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司马迁的学术倾向,史家常习惯于把它归为历史上子学中的某一家如道家或儒家,而忽略了司马迁多次说过的欲“成一家之言”这一重要的立言宗旨。事实上,他在《史记》的字里行间也为此而努力实践着,尽力煅铸自己独到的史哲史识和学术见解。他也正是以此宗旨来“究天人之际”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极大,运用 Kernel 密度函数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当前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是合理的。从城市人口规模变动的动态历程来看,该变动主要受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实有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表明,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应因时因地而动,不能搞一刀切,而且人口调控政策重点应该从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特大城市转型升级面临着农民工供给短缺、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老年和少儿非劳动力人口持续增长等人口新常态约束。在这种人口增长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促进政府制度创新和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诗》是孔老二按照“取可施于礼义”的原则刊定的,是为复辟奴隶制度制造舆论的儒家“经典”之一。这篇文章对孔老二删定诗篇的反动目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批判;对于《诗》的成因、阶级性及其历史演变,也作了剖析。目前,在批判《诗》的过程中,对其中某些篇章即所谓“变诗”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对这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不定期地发布国民经济的“景气分析报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监测。那么,何谓“景气分析”?它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究竟有何作用呢? 一、“景气分析”的概念 我们知道,经济现象是经济处于变动状态的,而引起经济现象变动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按照变动因素的性质来归纳,无外乎有这样四种基本原因: 1.长期趋势。它是现象变动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和蒋介石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个人交往方面来看,张同蒋的关系可谓“情同骨肉”。然而,从政治见解方面来看,张与蒋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围绕着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国策问题,张学良从追随到怀疑再到反对,经历了一个认识变化的过程。本文试图分析导致张学良对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张学良的思想转变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呈现出的心情有欢愉平和的一面,然而其情感又呈现出些许变化。《归园田居》其二中的“恐”可能是源于自然之变,桑麻的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随桑麻生长,时间也在流逝。《归园田居》其五中的“怅恨”或是源于人事之无常,这在《归园田居》其四中可找到相关描述,结合一些异文分析,可更好地理解《归园田居》其二与其四。诗人携子侄辈漫游时看到别人家园毁灭后的遗迹,经历幻化感后,他的欢乐自得也显得更加难得和珍贵。诗人以尽人事与“返自然”的状态来应对自然之变与人事无常,其智慧达观的方式对于后世的人们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的继承,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美育学刊》2020,(2):I0004-I0004
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联合承办的“社会变动中的现代艺术与视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副教授罗清奇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国运兴衰的关键,“历史”学科应该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出一份力。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于教师,其次才是学生。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同时,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6.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竞争中的强者〈三国演义〉人物竞争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中文系王志武副教授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结晶。该书有三大特点: 一、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作者把《三国演义》看成是一部描写汉末三国时期诸多人物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历史画卷,认为歌颂竞争中的强者,是它的实质内容。这就准确地把握了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描写竞争和歌颂竞争中的强者,尤其是描写和歌颂曹、孙、刘及其利益集团,在“天下归一”的历史趋势下,为实现全国统一而进行的竞争以及如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则是小说的主线和重点。这一见解是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这也是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亲切、慈悲、纯洁的日本心理是纤细、哀婉、雅致的日本美的活力源泉。丰富、细腻、富有意味的自然美和纯洁、纤细而娇柔的女性美是最能体现川端康成对日本特色的美学追求。日本人因灵魂深处的“无常感”而与大自然相知相惜。“无”的境界使日本人超越了纯粹的自然美和实体的女性美 ,达到对生命本真追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是最综合的社会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所以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掘青少年的创造力,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服务。要达到此目的,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学生创新能力是指他们在特定的历史对象中和严格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开拓思维能力的创新效果,自做结论。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让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182份有效调查问卷从“教”与“学”的视角分析当前《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学好《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为推动《高级财务会计》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