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编辑”的观点,是在近些年的编辑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的“两种编辑”,一种是《辞源》修订本所说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编辑。这是“第一种编辑”。另一种编辑,论者对其基本内容的表述是:“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这是“第二种编辑”。论者以此为前提,进一步展开论述了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和非出版专业编辑等的区别,提出了编辑学中的“编辑”,不应当是“第一种编辑”,而应当是“第二种编辑”,等等。“两种编辑”论的提出,深化了编辑学的研究,这是很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中稿件客体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者和稿件,是编辑活动过程最基本的主体和客体。至今对客体稿件的全面认识和对其在编辑活动过程的作用和变化尚未认真讨论过。本文引入“稿件品级”、“稿件价值”和“加工难度”三个标准,企图给稿件客体以形象、深入、准确的描述,并进而从一个侧面探讨、揭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编辑”辞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编辑学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探索编辑原理的同志往往与编辑史的研究者在“编辑”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分歧。编辑原理的探讨者总认为搞研究史的同志受所谓古代编辑与编纂不分的影响,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泛化了编辑概念;而编辑史的研究者则认为古今编辑概念虽有差异,特别是概念的外延变化明显,而内涵的核心部分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编辑”这一概念一产生便与著述活动划清了界线,不存在混淆的问题。所谓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某些辞义和某些历史事实误解与曲解的结果,也是简单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中思维定势的利与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编辑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在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即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定势.编辑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便会长期发生作用,直到进一步的经验修正或予以否定之后,才得以改变.这种思维定势在编辑活动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熊伟 《编辑之友》2015,(8):84-88
为保证鉴审稿件的质量,各类学报编辑部都致力于将编辑审稿工作规范化,明确指标限额与确立评审标准成为规范化努力的重要产品.然而,在实际审稿活动中,编辑遵奉“资历至上”原则,主要依据投稿人资历资格而非稿件质量来确定鉴审结果,这也成为编辑部不成文的“规范”或“惯例”.编辑部对编辑审稿工作的规范化引发了编辑审稿形式化发展趋势.为稳定和提高稿件质量,多元化的审查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编辑审稿负责制,多元鉴审主体介入审稿事务,强调鉴审与监察的紧密结合,审稿逐渐走向审查,并由此构建出纵横交织的稿件信息流通监管网络.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书刊的校对工作,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不亚于他在著述和编辑活动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校样,编书,校字。”(《鲁迅全集》第11卷) 当时,一些书店的校对人员在校对稿件时,常常“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以致使著译者“想了许多工夫,这才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著作权的存在与证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编辑著作权”,不是指编辑人员从事著述活动而形成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扳属于作者”的规定,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文艺作品或学术论著)无疑也享有著作权。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8.
编辑应该有对作者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尊重作者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编辑的服务意识却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以刊用作者稿件前后划界的话,可以从刊用稿件前和刊用稿件后看出编辑服务意识的缺失。刊用稿件前,编辑活动一般有组稿、编稿、签发等几个环节,编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编稿这个环节,在编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本来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对于作者文稿作必要的删改,以使文稿去除瑕疵,精益求精;也可  相似文献   

9.
在书籍编辑学学科构建过程中,有两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一是作为著作方式之一的编辑活动,是不是应该包括在书籍编辑学之内;二是书籍编辑学的起点应该如何确定。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可以设计出面貌大不相同的学科框架。现分述于下。 一、作为著述方式之一的编辑活动是不是应该包含在书籍编辑学之中 “编辑”这个词,有三种含义: 1.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编辑。是一种人。名词。同位词语有:工程师、教师、演员、作家、记者、校对等。 2.作为出版过程一个环节的编辑。是一种出版  相似文献   

10.
从一定程度上讲,编辑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是代表编辑部来“发言”的.可以说,报纸的质量如何?宣传效果怎样?同它的编辑质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编辑,如果善于在组织稿件、编排版面等新闻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强化质量意识,就能够事半功倍,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笔者在从事要闻版的编辑业务中,结合哲学观点,就如何强化编辑质量意识,进行了一些尝试,思考颇多,体会亦深,并且在四年中连续十几次分获湖北省好新闻奖、全省地市州报好新闻奖.一是结合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树立“精品”和“名牌栏目”意识.  相似文献   

11.
贾翠娟  武文 《编辑学报》2013,25(1):39-40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稿件录用前增加一次编辑加工是解决稿件遗留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总结出电子版稿件编辑加工中使用批注、采用“修订状态”、举例说明及直接修改等几种技巧.这种时机把握和修改技巧对于提高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效率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试论编辑工作的“动”与“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编辑”一词一直意味着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加工,修饰润色。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资料编排整理、修订成书。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一词的含义和功能有了变化。在出版活动中,不但需要编辑具有“案头”功底,把好政治、思想、文字关,更需要编辑勤于市场调研,在制定选题,编辑书稿过程中能把握市场脉搏,用最快速度将有用信息,化为“金点子”,拿出自己“叫卖”的产品推向市场。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编辑工作中的“静”所谓“静”,是指编辑的“案头”功底,即编辑要有脚踏实地的埋头…  相似文献   

13.
编辑加工和校对活动的目的各有其侧重,由此带来思维方式及其操作的差异.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要充分认清这种差异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会有益于提高稿件的编辑加工和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14.
做一名合格的党报版面编辑,必须具备四种意识。 首先,要有导向意识。一个合格的版面编辑,首先应该是一个坚持党性原则和遵守党的宣传纪律的模范执行者。因为版面的编排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是政治性十分强的工作,所以,版面编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导,慎重、准确、及时地选取见报稿件,并根据稿件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稿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在版面上作出恰当  相似文献   

15.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16.
倪缉熙在来稿《稿件失实与编辑责任》一文中说,看了本文标题,有人就会不以为然:“稿件都是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编辑只是修改润色而已,会有什么责任呢?”其实正是编辑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使某些本来不失实的稿件失实了。出现上述情况,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编辑烂开“补药”画蛇添足;二是编辑错给“泻药”致稿伤残。举例说明: 例一,1980年7月,笔者写了一篇《农垦二团  相似文献   

17.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稿件配置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并结合<中国税务>杂志"特别策划"专栏近十年来在稿件配置活动中的成功实践,分析论述了以稿件配置实现编辑策划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固有的宣传政策、发布信息、反映民情、教育服务、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中,新闻宣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家电视台将办好新闻节目,提高新闻质量作为办台的重头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新闻稿件进行取舍编排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新闻从采访到播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中介桥梁的作用,更重要的,他还是舆论导向的直接参与者。因为在编辑的过程中,编辑通过个人活动,将新闻稿件进行优化组合,其中必定渗透了编辑人员的思想倾向,从而使新闻节目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并直接作用于群众。因此说,编辑工作是影响电视…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投稿都希望能够被刊登,但往往不是石沉大海,便是收到一封封退稿信.遇到这种情况,通讯员不是埋怨编辑便是垂头丧气,影响了投稿的积极性.其实,自己稿件能否被刊用,通讯员本人应是清楚的,因为自己写的稿子质量如何,心里是有数的.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就对自己的稿子没把握,有“碰运气”的想法,结果多数稿件必然被编辑枪毙.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对自己的稿子负责,能先从编者和读者的角度来预审一下,自己认为质量合格的稿件才寄出;连自己都觉得“勉强”的稿件就不要寄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废品”,不但自己节约笔墨纸张和时间,而且不浪费邮递员和编辑同志的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