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它一直保持着对美国及世界时政的敏感体察和密切关注,主要刊登硬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每周讲述当权者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一派男性化新闻风格,与美国新闻界那种注重煽情、娱乐、隐私、消费的女性化新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在它的封面故事中,男性面孔占据绝对多数的事实,更是这种男性化新闻风格的标榜。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时代》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报道不断增加,其封面的首席位置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形象,我们将它称为女性封面。  相似文献   

2.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23):86-88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男性与女性的境遇和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大众传媒对男性形象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与男性认同:男性特质的营造和重构》一书深度剖析了西方媒介传播下的男性特质,探析了媒介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营造与重构,尤其是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该书对中国男性媒介形象的探讨和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潘兰 《新闻世界》2010,(12):109-110
“伪娘”一词源于网络,现如今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男性群体。他们以女性装扮为特征,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在《消失的地域》中,梅洛维茨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的融合,为我们定义了这类群体的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交叉”理论,对“伪娘”社会身份进行分析,了解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这一新生群体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何镇飚 《新闻界》2006,(1):40-42
近两年不断遇到“媒介即按摩”与“媒介即信息”的同时出现,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即信息”的金科玉律。在《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一书的第三章《表演戒律》中,作者乔治·莫利斯指出:“马绍尔·麦克卢恩,被尊称为‘电子时代的先圣’。他道出了那句名言‘媒介就是按摩’。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而这书几乎被所有的人误念为‘媒介就是信息’(把m assage中的a看作e)——使得整整一代发言人认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者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能成功地传递讯息。其实,这一书名术语是一个文字游戏;麦克卢恩使…  相似文献   

5.
女性媒介主要是以女性为阅读视听对象的媒介,是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并服务于女性生活的媒介。女性媒介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媒介是18世纪英国的《淑女使者》、《旁观者》和《妇女周刊》等。中国的女性媒介发端于“五四”时期。当时的女性媒介包括女性杂志和女性报纸,主要有《新妇女》、《妇女评论》、《妇女声》、《妇女周报》等,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媒介构建的信息时代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电子媒介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及影响,男性女性化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试图借鉴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中的部分理论来分析电子媒介是如何促成男性女性化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的概念,“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①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在人文社科领域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媒介和社会性别的关系自然是无法避免的研究课题。随着媒介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同的传播现象和传播形态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电视荧屏上的“暖男”形象便是当前研究媒介和性别建构的现象之一,虽然涉及的是男性形象,但是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心理和女性主义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的《新农村周刊》自创办以来,版面内容不断丰富,策划、选题突出“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围绕“三农”问题精心设计了诸多专栏来配置报道资源,匠心独运。既有政府主流权威的农村政策宣传、解读,也有广大农民认同的相关实用信息。在广大农民缺位于媒体版面或者其角色没有被客观报道的媒介环境中,人民日报每周星期天强势推出《新农村周刊》,既平衡、完善了我国媒介生态的建设,也增强了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他戎马半个多世纪,三度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西方媒体称其为“红色拿破仑”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为互动传播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党徽大叔”事件,以《新京报》、石榴云、阿克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为分析样本,探讨事件主体即“党徽大叔”、媒体、受众之间多层面的互动传播,以及其如何在互动中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闻性周刊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类型,从世界范围内看,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新闻周刊的出现及其业务实践,为人类新闻传播史做出了许多独创性贡献,在社会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像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众媒介,对国际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山西妇女报在总结1994年创办“半边天”月末版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假口周刊”。新的“假口周刊”坚决摒弃那种以媚俗、猎奇、浅薄之内容,扬长避短,独树一帜,把时代的脉搏和读者需求融为一体,坚持主旋律、可读性和高品位的方针,宣传时代女性,关注生活热点,反映妇女呼声,维护妇女权益,行使舆论监督功能,确立“立足妇女,面向社会,引导生活,传播知识”的宗旨,树立“让女性了解社会,让社会理解女性,研究女性社会问题”的思想,同时围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精英女性总是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她们的形象与社会赋予的身份预期不符,本文试图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形象转变,探讨精英女性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4.
祝建华 :本文描述的“传播机体”理论是“媒体依赖”理论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用于分析媒体、个人、社群乃至社会各层面之互动关系。陈力丹 :鲍尔 -洛基奇是前任《传播学研究》的两主编之一 ,她与德弗勒的合著《大众传播诸论》1 5年前就在中国出版了中译本 ,因而被我国传播学界知悉。她在理论传播学方面与时俱进 ,现在已经将她早年论证的“媒介依赖论” ,以美国洛杉矶不同文化区域的传播生态作为研究对象 ,发展到了现在的“传播机体论”。本期发表的是她发言的理论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1,(2):7-7
张忠民、阳欣哲、张国良在2010年第12期《新闻记者》上撰文说,“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在使用中常常混淆不清。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媒介”、“媒体”、  相似文献   

16.
占琦  苏静 《今传媒》2016,(10):131-13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加入传媒大军,媒介资源空前繁荣,媒介重心发生偏移,媒介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公器”探讨社会公共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私人议题。媒介域的“私有化”,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缺失和“议程设置”功能势弱等问题,网络草根和网络红人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本文分析面对上述问题,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建构的视角反思西方主流媒体对于“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两次社会运动的报道,认为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条件与传播能力,西方主流媒体遵照自身的社会结构属性与媒介报道规则建构了“适宜报道的社会运动”.但是由于现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霸权正在被“另一种现实”所打破.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对媒介资源泛社会化、传播网状化的特征,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优势正在被进一步瓦解。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如何占领分发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引导舆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从2019年的《主播说联播》《康辉的Vlog》到“慢直播”以及“小朱配琦”的公益“带货”直播活动,央视新闻多次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主流媒体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出圈”和“破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学者简介】曾一果,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城市传播、数字传播和影视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19ZDA26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都市文化生产的媒介实践研究”(19FXWA00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一般项目“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14FXW008)等。出版有《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中国传媒文化百年史》《媒介文化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20.
张勇锋 《新闻世界》2010,(11):39-40
客观性原则,一直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理念,但经常的情况是,在媒体看似价值无涉的表象背后,是隐藏其中的意见表达,而且,越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这种意见表达所持的立场越是鲜明。美国《时代》周刊关于阿富汗"割鼻女孩"的封面图片报道便是一例。因为《时代》一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精英媒体之一,它的新闻处理方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新闻的"客观性"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