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体育教学工作,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6所学校建设智慧信息化体育教学共同体。经过一年的工作研究,东城区搭建智慧操场可视化平台,运用“日运动负荷”数据促进学生有效锻炼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实现共同体信息共建共享,构建体育教学智能指导应用系统,推动共同体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落实素质教育的五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就学校体育而言,应从学校体育改革着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个中心进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全面推进。   1 转变教育思想是先导   过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重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轻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重运动技能的掌握,轻体育健身方法的实际应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端正教育观念,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地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会求…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技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赋能构建新样态为逻辑起点,首先厘清技术赋能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从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明晰技术赋能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新样态的内涵。从确立指导思想、明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程序和完善教学评价四方面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新样态,总结新样态中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三方面带给体育教学的影响,最后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新样态在教师、学生、技术三方面的部分困境和理应进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整合与开发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我国冰雪体育教学的全面普及与高质量发展。从资源特色方面解析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条件,从课程共同体、竞赛共同体、课内外文化活动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同体以及教学研究共同体等五个维度阐述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架构。据此提出建立联合教育机制与合作机制;构建立体化冰雪体育教学体系;打造多层级冰雪体育竞赛体系;建设智慧化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塑造文化认同等建设策略。旨在通过打造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化与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洛阳市景华实验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现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通过传统体育课堂与快乐体育课堂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小学体育课堂快乐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为进一步促进快乐教学理念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关注学生体育运动;创新课程教学的内容,补充运动器械;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奖惩激励机制;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集数据论、工具论和方法论于一体的大数据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塑了师生的“教”与“学”,促使体育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文献梳理、逻辑推理、辩证分析等方法,对数据驱动学校体育精准教学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推行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1)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是教学主体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促进有效教学的新范式,具有追求立体化智控、注重精准化实施、突出个性化调控的鲜明特征;2)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的运行机制是以精准性与科学性的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的,教师和学生二元主体围绕教学各个环节生成与运行的数据所进行的多边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积极的、智能的反馈循环系统;3)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构建“服务性”数据平台、养成“整全性”数据素养、坚守“教育性”数据本真,架构“专业性”数据共同体,以促进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高质量、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校、学生定位的不同,学校体育实践形成了三种样态:体育教学型、荣誉型与体育教学分离型、高考型.提出了学校体育实践的理想样态以及认识学校体育三种样态的意义,指出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文化学范式.  相似文献   

10.
根植于地域文化、社会与生态之中的苗疆传统体育,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采用体育学和民族学相结合的视角,从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到深度交融依次递进和不断深化的三重路径,分析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交往记忆、交往机制和交往空间有助于加强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交往路径;技艺交流、文化交流所形成的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有利推进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交流路径;通过学校教育、非遗传承、赛事活动、乡村建设和全民健身5个维度,可以促进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交融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快乐体育” 的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斌 《体育学刊》2002,9(3):89-91
通过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采取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策略,全面改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经实践后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模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发展:本文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针对街阳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基本数据,结合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二元互动”、“三源共享”的和谐发展理念旨在通过理论探究为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和谐互动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尚存在“重育骰轻育心”的教学倾向,谈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预设与生成是高效课堂的两翼。两者既是课堂教学的一对矛盾体,也是共同体。教学实践中经常产生“重预设、轻生成”以及“重生成、轻引导”的现象,如何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度”,使其和谐共存,共同缔造高效数学课堂应该是目前广大教师更为关注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精心预设,诱导生成;依据生成,调整方案;利用生成,巧妙引导”等多种方式以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德育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关系,探讨学校体育德育的内容,阐述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基于“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规范学生“健康行为”;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兼顾技能、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等理念对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认为在残奥会理念的积极影响下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加强和完善。北京残奥会也将推动特殊体育教育的观念,使其以每一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宗旨,不断促进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学校各项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同行、共同促进的抓手之一。身心健康素质的培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该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基于“课程思政”对体育课堂教学意义,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通过该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学校教学环境缺失、教师兴趣教学认知错位以及学生“知”“行”合一断层等问题。建议:利用环境熏陶、培养价值观念,教师引导、促进价值创造,实践体验、促进价值实现等方式优化学校体育改革,以此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针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提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转变学校领导办学思想,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终身体育观;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20.
周俊 《中华武术》2023,(5):74-76
以“健康促进”理念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当前合肥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得出结论:目前合肥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课堂教学未能与健康促进的理念内涵相结合。建议:进一步加强师生对公体课教学的重视,体育课、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多管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