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绘画中表达思想、才情、审美和技艺的一种融诗、书画于一体的美术创作形式。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魏晋至隋唐,心境超前于表现,为前文人画阶段;二是宋元,心境与表现相匹配,为标准文人画阶段;三是明清,心境落后于表现,为后文人画阶段。  相似文献   

2.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是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受文人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的。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迟敏 《华章》2013,(32)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着与西方及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碰撞。谈到把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创作画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林风眠。林风眠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西融合的主张。“他所说的融合,在技法上是主张中西艺术优势互补,取西方绘画造型能力之长,以补中国传统绘画在对自然和人物形象客观真实塑造及表现方式之不足,而避免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绘画形式的过于强调形似或如实描写,而在主观情意表现方面之不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有时过于脱离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潇湘图》是五代董源的作品,也是其风格的代表。全图表现出禅宗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跟禅宗的思维方式有关。画家目的是想“通过记录并来唤起自己的一种心境”。想要的是最终形成的如文人绘画那样超然于物理事实的图像,而非真正的视觉中的自然。画家对画面视觉的形成过程就是把心中形成的“图像”付诸于表现的过程。山体表面散布的,排列成半球状形的墨点,是画家对山上树木的意化表现。他觉得视觉中的自然与他心中的那些富有禅意的观念以及与他最终实验出的水墨技法形成了概念上的一致性。他为他头脑中那些无形体的观念最终找到了再现的形状。禅宗的艺术领悟方式,被他无意识之中转到绘画上面来了,这与宋元以后的文人画的精神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法、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无论在表现题材、内容或构图方面都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宋代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具有高度的写实能力。  相似文献   

7.
出现于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及光与色的理解与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形成了与古典主义绘画大相径庭的表现思想和审美趣味。印象主义绘画在19世纪传统绘画的土壤上酿成了一场视觉革命,使绘画走出封闭的画室,进入宽广的外光世界,完成了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在表现题材、绘画技法等方面与古典主义绘画的比较,就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理解及运用方面看,印象主义绘画是西方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丰碑,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林伟 《青海教育》2008,(7):62-63
中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蕴涵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对笔墨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当代许多画家致力于人物画的写实创作,努力探索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问题,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玉玺就是其中之一。其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写实技法的新探索,尤其是画面构成方式如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相契合,以及针对农民、儿童题材,绘画应呈现何种审美情怀等艺术创作问题。他以细密苍润的线条在表现纯朴善良的人物形象时,融入了素描和印象派的技法,以逆光处理的手法、繁复饱满的构图等使得画面空灵而又厚重。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一种朴厚真纯的气质。  相似文献   

10.
林风眠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取中西艺术之长,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本文从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出发,试论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的个性特征,并对他融合中西艺术、革新民族传统技法、体现了时代性的艺术成就加以阐析,他的观念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公园     
弗拉戈纳尔是18世纪法国艺术巨匠之一。他在学画期间的表现十分出色,人们一度认为他将在重说传统的学院派世界里踏上成功之路。但在30岁之后,他停止了表现神祗及历史画(情节画)巨幅创作,而转向了个人收藏家,很多作品是感官性极强的绘画创作。他生动逼直的技法与这类绘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她是用独特绘画材料工具及表现手法体现传统艺术,她有着一套完全区别于西方绘画的艺术体系——散点透视、诗书画结合的艺术特征,这是其它国家的画种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国粹之一,以线条、水墨作为绘画基础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画家们运用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对美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为中心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中国画博大精深,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艺术鉴赏、创造、审美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国画又称丹青,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国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内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画教学采用的是临摹方式,即让同学们临摹练习名家作品或老师作品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是非常有效的,但却抹杀了学生自己的绘画思维。  相似文献   

15.
麦盖提农民画来源于生活,寄情于自然万物。它是农民画家们用纸、笔绘画的手法抒发情感、记录生活、感怀理想而形成的精神产品。从麦盖提农民画创作题材的选择来看,麦盖提农民画的题材大都出自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或平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麦盖提农民画的艺术表现特征来看,麦盖提农民画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充分发挥想象,直抒情怀。笔墨当随时代,如今麦盖提农民画在保持原有题材及表现手法的同时,还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及其它绘画技法,这不仅体现了麦盖提农民画的发展与进步,更体现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逸飞的绘画技法纯熟、风格独特,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几组系列组画体现了他的艺术探索,并且都在中国和世界画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领悟到了油画创作的关轮关奂,还体会到了他对关和生命的眷爱。  相似文献   

17.
陈思遥 《文教资料》2013,(18):61-62
无论是复笔细腻、古雅华丽的重彩画风,还是别具一格的逸笔写意,或者是独特的泼墨泼彩,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更体现理论与技法上中国画色彩的全面复兴。"大千荷"以荷花图式为载体,见证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帆布油画     
《语文新圃》2010,(5):F0004-F0004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相似文献   

19.
答:引导孩子用绘画表现心境,最重要的不在于技法的传递,而在于情感的沟通与启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绘画活动不要孤立于孩子的生活之外,教育者要设法找到绘画对象与孩子生活的自然联系点,启发孩子萌发并表达对绘画对象的内心感受。如何用形态与色彩自由表现自己的想法,则是教育者在技法上启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云南遗民陈佐才以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的陶渊明、杜甫、王维等诗人为模范进行创作。他从人格品性、创作主题、艺术风格三个维度紧紧靠拢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文化理念和文学审美好尚,体现出边疆文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其诗歌推动云南地方文学与中原主流文学的交融,促进中原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可谓明代云南汉文学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