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廖淙 《现代语文》2005,(12):28-28
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因其华丽精美的骈赋形式和"借古讽今"的创作思维,千百年来受人们喜爱.时值唐朝末期,经过初唐"贞观之治"与盛唐"开元盛世"后,晚唐局势每况愈下.面对衰颓的政局,诗人杜牧不能不感觉到"末世"即将到来的危机,再加上中国古代文人传统的政治热情,所以,杜牧写下<阿房宫赋>,借秦朝的败亡之因--奢侈糜费来警戒当时.  相似文献   

2.
杜牧的这篇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时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据<旧唐书>敬宗本纪载:唐敬宗李湛十七岁即继位,沉湎酒色,酷爱游猎,荒理国事.青年杜牧(当时只有23岁)在唐敬宗与秦始皇之间发现了历史惊人的相似之处,写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怀有强烈的悲剧意识,以动人的艺术魅力将<阿房官赋>这篇不朽的散赋呈现于世,表现出一个真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问:<阿房宫赋>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该句中后一个"而"的用法存在争议,有的说表承接关系,有的说表转折关系,有的说表递进关系,还有的说表因果关系,那么这个"而"究竟是什么用法呢?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编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在赋中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且指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其丰富而瑰丽的想像,巧妙新奇的比喻,变幻无穷的铺陈夸张手法,创构出阿房宫宏伟壮丽的气势,表现出鲜明的讽谏意义,历来被称为文赋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6.
[设计说明] <阿房宫赋>是北京版选修(三)<诗文辞赋·外国小说>专题二精读篇目之一.教学中首先以科研带动课堂,从人教版、北京版、苏教版三种教材版本文字上的不同点人手,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赋"体特点的学习,并借助三种版本的对比,展现作者的文采.这是"走进阿房宫"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阿房宫赋>作为唐宋文赋的代表作,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可研读之处甚多.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我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法处理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师:(投影显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同学们,这是黄老师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剩下的几个句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师:(诵读投影显示的文字)最好填的,我觉得是宫中之女可谓……宫中之宝可谓……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秋声赋》选在苏教版必修四"文以气为主"这个板块中,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是从文章体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赋"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特别是《阿房宫赋》是比较典型的赋体文,可以说学生对"赋"不陌生,但面对《秋声赋》的时候,学生又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做了一个课前的学情调查,要求学生把读《秋声赋》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阿房宫能够进入杜牧的创作视野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现实和心理原因的,这既是对帝王宫殿的一种心理默认,又符合了文赋这种新兴文体的创作要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集中描绘了一个奇特的人间"仙境",引出神秘的阿房宫主人,实际上是逐步揭露了这一梦想中的仙境其实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借古讽今,告诫封建帝王要在人间造"仙境"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重蹈亡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都赋》和《西京赋》中未央宫的描述作以考察,分析京都赋中所反映出宫殿建筑文化的政治性、礼制性和艺术性,探讨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京都赋中对建筑的描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美学理想、汉代的时代精神和强盛国力。  相似文献   

13.
严可均《全晋文》所辑录的潘岳赋作中,《河阳庭前安石榴赋》窜入了潘尼《安石榴赋》中的文字,《秋菊赋》与《朝菌赋并序》亦出自潘尼之手。至于《寒赋》一则,实为《寡妇赋》中文字。此外,程章灿《先唐赋辑补》所辑潘岳赋三题四则,也存在着误辑或出处纰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赋中的大量语词皆有其来源,包括《楚辞》、《礼记》、《诗经》等著作.文章重点论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语词大多来源于汉以前的经典著作这一现象,因而得出《子虚赋》受楚文化、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论,并且指出其铺陈博物的作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战国一代谋臣策士的"无婴人主之逆鳞"的进谏策略,影响了宋玉赋体讽谏文学的创作,从而认为宋玉的<风赋>是一篇曲折委婉的讽谏之作,作品运用了借谀而讽、由谀入讽的写作手法,其讽谏之义艺术地蕴含在"雄风"与"雌风"的对比描写之中,寄寓于发人深省的文字之外.  相似文献   

16.
横贯高宗朝的“龙朔变体”是初唐宫廷诗风的一次重要“新变”。同时并存的“绮错婉媚”之“上官体”和富丽谄媚之“颂体诗”.在具有共通的艺术精神的同时,在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艺术特色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二者以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错落交叠状构成了龙朔宫廷诗坛的实际状况.又各以其审美趣味和价值内涵对初唐宫廷诗风的流变乃至一代“唐音”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初唐华靡绮丽的宫廷诗风肆掠诗坛的浪潮中,王绩却以朴素直率的语言句法、不尚修饰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他的诗歌语言平淡朴实,但是仍有许多语词不易索解,给人们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甚至误解。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语词或多或少保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习惯,是研究唐代语言词汇的重要文献材料,对了解隋唐汉语词汇语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琉璃瓦件窑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需大量的琉璃瓦件,此琉璃瓦件烧造何处?文章以新发现窑址以及琉璃实物为依据,与明代五龙宫、玉虚宫琉璃构件以及瓦件文字进行实物并联考证。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宫怨诗以作者身份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女诗人的自我抒发与男诗人的代言之作。男诗人的代言之作构成了唐代宫怨诗的主要部分。这些男诗人的宫怨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宫人之怨、政治失意之怨、外嫁之怨等三类,多采用代言体的形式,其双重的心理机制使他们的宫怨诗并未与女诗人的宫怨诗有阻隔之感,反而深化了女性的话语特征,促使了女性主体的确立,强化了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是唐代宫怨诗中最有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