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自由贸易政策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却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上有被边缘化的压力,以及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11,(5):39-39
一个日本教师给他的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历史题:“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必,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相似文献   

4.
略论二战中日本战争经济崩溃的原因向冬梅,徐德荣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为战争物质基础的战争经济的瓦解。本文拟就日本战争经济崩溃的原因做一粗浅的分析。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脆弱性现代战争是"经济型"战争.经济...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美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与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被指定的工业设备赔付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重点是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以遏制苏联对东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一改先前对日本打击的政策为利用和扶植日本,对日本的赔偿政策也转换为旧金山《对日和约》中规定的“协议赔偿”。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严重损害了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的利益,使原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之间的惩罚性赔偿变为日本和索赔国之间对等的象征性协议赔偿,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拒不承认战争加害和战争责任、战争史观日益右翼化、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道日本的高中历史试题,是一位去过日本的学者因留意日本高中历史教育而发现的。题目译成中文是这样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笔者注: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笔者注: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其中有位日本的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亚太地区,东亚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地方,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中崛起,随后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小龙相继腾飞。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所谓“东亚奇迹”,并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模式,即东亚模式。现在,中国大陆的巨龙又已经起飞,奔腾跃动,豪气千丈,经济发展速度跃居全球之冠。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来解释东亚奇迹?对此,人们提出种种假说,争论也相当激烈。这些争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儒家文化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对此,人们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东亚这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儒教文化圈。因而“共同的文化传统——儒家文明  相似文献   

8.
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说明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之所以走上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是为了夺取海外市场和资源,而当时由于日本经济的相对落后性无法通过和平的经济方法实现这种目的。为支撑战争,这一时期日本进行了重化工业化,而基础的薄弱和资源的短缺,使以军需工业发展为内容的这种重化工业化只能以牺牲和平工业来实现。为战争目的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的设备、技术和劳动力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战争的经历从体制上塑造了战后日本的发展模式,是日本式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于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郁达夫认为日本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抄袭”,缺乏创造性。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步上军国主义的道路,其文化也走向倒退。作家堕落,作品内容趋于反动,文化生活十分空虚;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使日本成为毁灭人类文化的敌人。然而中国文化有五千年历史,隋唐之时曾“开发倭夷”;将来“建设东亚新文化”,责任也还在“我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5,(3):48-53
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20年发行《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福建省),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清末民初(1907—1917)福建省的地理、城镇、交通、物产、经济、商业、金融等状况。日本东亚同文会作为侵华日军的帮凶,为侵华战争做准备,并为日军提供了地情资料。该卷志书记述重点突出,调查手段先进,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地情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日本跟中国每100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东亚联盟论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联盟论是日本人石原莞尔提出的侵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鼓吹将东亚各国经济纳入日本战争需要的轨道,实现所谓“经济一体化”;其第一步是使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然后是利用汪伪政权掠夺中国广大内地的资源,再后是“开发”南洋各国,最终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统制主义经济体制。东亚联盟论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日本妄图获得足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甲午战争偶然发生说在日本盛行起来,如称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而促成等等,皆属于此类。“偶发说”的要害,是回避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去侈谈问题的枝节和表象,从而否定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如日本学者高桥秀直为日本在甲午年出兵朝鲜辩解说:“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识要开战才出兵的,当时掌握日本政府主导权的伊藤博文……是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的”,后来“伊藤的对朝政策发生变化,是在于日本的内政”。大泽博明也认为:“甲申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在外交、军事上对朝政策不是指向对清战争的,‘六二出兵’(1894年6月2日日本政府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也不是要对清国进行‘挑衅’,实现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图。”所有这些,都是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之论。  相似文献   

14.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各个发展阶段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合作战略,理清日本从战后至今的区域合作战略思路,分析现今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战略的本质。文中指出,日本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主要取决于自身在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定位,以及日本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和崩溃的境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图。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永远诅咒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劫难,作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日本,更遭到历史的无情惩罚。一小撮狂暴的军国主义分子,妄图用血与火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一枕黄梁彻底破灭了。他们的灵魂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战后的饥饿、疫病、日用品及能源的紧缺,几乎把日本人民推向生活的绝境。然而日本人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没有丧失民族自信心,在战争的残墟上重振精神,只用了10年恢复,20年发展的时间,以惊人的跃进速度,登上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席位,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创造了继明治维新以来第二次经济腾飞的奇迹。我们现在揭示日本战后腾飞的“奥秘”,从中吸取借鉴的经验,应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一个东亚的岛国 ,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和自然灾害相对较多的国家。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而且也同样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空前的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 ,战后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 ,人均年收入只有 2 0美元。战后初期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 193 7年的 2 0 % ,通货膨胀严重 ,粮食和能源奇缺 ,生产几乎陷入停顿 ,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战争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的心中 ,人们昏昏沉沉茫茫然不知所措。然而 ,就是在这满目疮痍的一…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