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校专业为依托,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源组建股份制专业实体化公司,营造师生员工化、实训生产化、教学生产一体化的新型学校形态,致力于建立一个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其创新优势表现在:有利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共同利益为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利于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提升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存在办学条件落后、外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在行为上无力、学校层面上无为等问题。为此,应将完善硬件设施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同步进行;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形成可持续开发机制;应鼓励专家下乡,以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应开展师师合作、校校互补,共同开发,以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竺辉 《农村教育》2007,(4):25-25
奉化职教中心学校依据地方产业结构特色设置专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服装专业为龙头,电子、数控、幼师、环艺等为格局的专业设置。在办学过程中,各专业紧密结合企业与社会需求,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机制,如服装专业与罗蒙企业、电子专业与波导股份、数控专业与奉化汽动元件厂等。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学校积极把企业车间搬进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以培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范敏 《现代教育论丛》2013,(3):93-96,47
"学校变革模式"与"学校变革机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变革机制要素的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变革模式,根据学校变革过程中变革主导机制与辅助机制的差异可以把变革分为外生型、内生型、联合型三类变革模式。对于变革者而言,要注意适时调整各种变革机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不同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目标模式、动态模式、过程模式、环境模式等四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环境模式是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为适用和通常的模式.为此,文章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与讨论的典型案例.文尾列举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便加深和进一步丰富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高职ESP的特点和高职学校开发ESP教材的意义,介绍了运用DACUM课程开发模式开发ESP校本教材的方法。本文指出运用DACUM进行职业技能分析是开发ESP校本教材的关键,与学校专业紧密结合是形成ESP教材校本特色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要解构传统的学科性质课程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阶段(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的开发机制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如同课程开发具有多种程序一样,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也具有多种观点,但无论采用什么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都是关键所在。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大体可分为开发参与者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类。开发参与者因素包括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学生及家长等、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性和政治制度、领导、文化等软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伟 《海外英语》2012,(21):59-60,7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形成了许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英语校本优质课程结合了优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在实际开发中表现为需求主导型、条件主导型和目标主导型三种模式。成熟的英语校本优质课程的开发理念要兼顾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利益,即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职教模式,并在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过程中,创出了品牌,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推进农科教结合,引领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建立农科教结合协作机制。建立了由农业、林业、农业资源开发等部门参与的产业合作委员会,指导专业与产业对接工作;建立了由江苏农林学院教师、行业专家、相关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成立了农林专业办与句容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涉农专业的发展计划和项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