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爱平  黄蓉 《金秋科苑》2013,(23):90-90
日前,黑龙江黑河市老科协科学报告团荣获中国老科协2012年度“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优秀科普报告团一等奖。全国只有5个报告团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徐善衍 《学会》2002,(12):4-6
科普工作是科协的一项基本任务.科协担负这项工作已有50年的历史,并拥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但是,把科普工作放在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实际,结合党和人民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需求,结合科普工作已经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协科普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压力最大的时期.我们正经历着新时期科协科普工作的一次重要转折,一次严竣考验.  相似文献   

3.
奚惠鹏 《科协论坛》2006,21(11):27-28
随着“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如何为农村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造就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进而推动农村支柱产业的形成,更好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成了今后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长春市科协在研究今年科技培训工作计划时,把切入点定在了培训模式的创新上。在过去的3年里,市科协主要致力于为农村培训科技“带头人”,即把村长、村主任请到城里来,免费培训,目的是为农民培养一批“永久牌”的科技主心骨,这是科普惠农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农村建设新思路和提高农民素质新要求的提出,仅仅培训村主任就显得十分单一而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了。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决定把培训的形式、对象、方法重新做一番调整,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专家搭台为保障,以科普惠农为出发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科技培训方针。将培训题目定为“长春市新农村百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并由市委组织部以长春市农村人才培训重点项目上报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5):75
2007年,四川省老科协老专家科普宣讲团共作科普报告35场,听众达111130人次。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4,(11):38-39
<正>为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总结近年来老科协在科普工作方面的经验,交流探讨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更加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中国老科协于2014年10月27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老科协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也是新时期开拓、改革、创新老科协科普工作的一次动员会。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16人代表各级各地老科协参加会议,交流经验。中国科协计财部、科普部、学会服务中心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5,(4):55-56
为了配合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提供充足的科普资源.实现科普事业的新飞跃.江苏省苏州市科协正式立项由苏州市老科协承办了编写科普题库的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于2004年10月基本结题。这是一项创新工作。而且时间紧、要求严、任务重.46名老科技工作积极参与编写与审稿,共撰写9259道题.经专家多次筛选、审阅定稿。录用8477道题,计110.3万字。  相似文献   

7.
《学会》2002,(5):51-52
<正>中国老科协2001年常委会提出关于2002年的工作意见 (一)组织对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为“十五”计划贡献力量 2002年,中国老科协将组织有关分会和团体,重点开展“我国能源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其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8.
田婧璇 《今日科苑》2011,(19):43-45
<正>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老科技工作协会积极响应省老科协"关于开展2011年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的号召,把科普工作当作协会的工作重点,以科普工作常态化带动科技项目品牌化和组织建设规范化。协会认真研究、精心安排了全年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5,20(4):29-30
云南是农业大省,77%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云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近年来,我会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三农”工作大局,按照省科协“六大”提出的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的要求,以农村为重点,突出抓好对农民的科普教育,把农村科技培训放到科协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2):77-77
2011年,湖南省老科协和各市州县老科协贯彻落实省老科协熊清泉第一会长“把湖南建成第一个百岁健康省”的倡议,按照省老科协朱东阳会长提出的“高看、、厚爱、务实、惠民”的要求,下大力抓好自我保健科普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办发[2005]9号文件从人才强国的高度,把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期望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进一步发挥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5年来,广西老科协在中办发[2005]9号文件和桂办发[2006]27号文件的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撑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遵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政府推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科普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成就与其说取决于其本身的创造性、牵动性和震动性,不如说是取决于这些成就在多大程度上被普及、被认同。科学普及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指导。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纵观我国的科普现状,许多问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1,(20):96-97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著的《科学在这里——“科普论坛”报告选集》于今年10月正式面世。  相似文献   

14.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5):46-52
<正> 福建省晋江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于2007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几年来,晋江市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靠有为争取地位,靠服务凝  相似文献   

15.
杜维超 《科协论坛》2004,19(12):17-17
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我们通过组织学习省里及县里有关精神,并认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发挥优势、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县域经济突破,全力做好科技服务”的工作思路,把科普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确定在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这一主导产业的科技服务上。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06,(2):37-37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协会、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总会、中国科学院献情报中心科学化传播中心及《科学时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科普论坛——科学在这里系列报告会于2006年2月17日下午开幕。  相似文献   

17.
今科 《今日科苑》2005,(11):4-7
今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通知。根据件精神.4月29日由人事部牵头,召开了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并于5月26日下发了会议纪要。根据纪要里开展示范活动第8项的规定,中国老科协在2005年内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和老科技专家志愿组织与发挥作用”的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协会动态     
《今日科苑》2007,(5):78-79
北京老科总第三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科普工作会、科普工作表彰会议在顺义召开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于2007年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市教工休养院召开“北京老科总第三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科普工作会、科普工作表彰会议”。  相似文献   

19.
共同促进科普事业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不仅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科普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重要职责。它是我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者应尽的社会义务。    中科院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人才优势。我们有120多个研究所,20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有3所大学(学院),5个文献情报中心等20多个院属支撑机构。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9个院开放试验室,20个…  相似文献   

20.
许林珍 《学会》2001,(10):24-24
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特别是这两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科普工作极大地重视.仅从1999年12月至2000年6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江泽民总书记先后7次对科普工作发表重要指示和给予极大的关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技术创新的舆论氛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