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参加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的10名女子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五个方面对中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参加奥运会的三名女子3 000米障碍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解析的方法对其在2007年在全国田径大奖赛上的运动技术进行解析.找出制约我国女子3 000米障碍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使今后的运动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尽快提高我国女子3 000米障碍跑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参加2007年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三跳中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指标作为研究内容,对其运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并与世界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上板速度较小,第一、二跳速度保持能力差;专项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三跳的比例,这是造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平面摄像与解析法,对2005年5月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和2005年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两站比赛,男子800m中38人的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运动员的脚着地速度为1.42m/s,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运动员的着地距离平均为33.3c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着地距离偏大。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男子铅球选手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技术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重心最高速度和铅球最高速度的差值过大,影响过渡阶段和最佳推铅球姿势的形成。在过渡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左脚着地后左腿没有及时的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移动造成速度下降过多。在最后用力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下肢的转动幅度大于上肢,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参赛的11支国家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访谈及组委会提供的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对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拦网高度、扣球高度6项指标进行统计及分析,揭示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在非技术因素方面的差距,为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及运动员的的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法等方法,以参加2009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的男子50km竞走项目的4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竞技年龄特征、速度分配与成绩特征、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等方面分析其竞技现状。研究表明:我国50km竞走运动员人数区域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云南、山东、辽宁等省份;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变化幅度较大;运动成绩与北京奥运会前8名的成绩相比差异显著;我国运动员小步幅,快频率,高重心,起伏大,髋关节转动小,走的拘束、紧张等技术问题没有太大改观。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研究等方法,对河北省不同时期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李梅素、李梅菊、巩立娇3名优秀铅球奥运选手分别在1997年第8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200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2007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石家庄)和2008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萧山站)比赛上最后用力技术录像分析,揭示河北省新老3代女子铅球奥运选手最后用力技术上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高中生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地位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方法:以215名广东省省队高中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的人数最多,高中阶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在性别、年级上均无差异;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同一性发展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获得3个有意义的回归方程。结论:高中生运动员的同一性发展有自己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运动员同一性地位的形成有影响;母亲的关爱是影响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母亲的控制是影响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研究方法与对象1.1研究对象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体大竞技体校短跑运动员。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2结果2.1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基本要求2.1.1身体形态短跑运动员的体形,要求匀称,身体健壮,肌肉细长,线条明显,下肢长,重心较高,小腿长于大腿  相似文献   

11.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孙文利,男,1978.2.9出生于山东,身高1·76m,近7年连续保持国内田径锦标赛比赛3 000 m障碍项目的冠军宝座,且1500米处于较高的水平。在2000年4月份至5月份期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孙文利连续取得南京站、上海站、温州站、石家庄站1 500 m的四站比赛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三台数码摄像机对2003年北京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11名男子运动员(其中3名为中国运动员)进 行拍摄,本文选取了高松、瑞斯特考特、张民三名运动员的勾手跳跳跃动作的图像,采用美国爱利尔运动解析软件 系统处理得到其运动学参数,最后结合勾手跳跳跃技术动作的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摄像、录像解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中,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各跳起跳时着地动作的特点进行研究,同时从力学角度对着地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为今后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APAS解析系统观测获得2005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我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国外优秀运动员阿克谢尔跳动作相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论是:缓冲期我国运动员要适当提高最低点重心的高度,努力提高缓冲蹬冰阶段水平动能向垂直方向上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速度是背越式跳高的灵魂,通过对参加广州田径大奖赛的我国优秀男子 跳高运动员的三维录象解析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助跳速度和起跳速度两大方面将中外优秀运动员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我国优秀运动员差距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动态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测力平台和动态应变仪等设备 ,对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技术进行动态测试与研究 ,在分析助跑速度的同时 ,测试出踏跳时足———地三维接触力值及其传递特征 ,同时分析测试运动员的肢体活动度 ,步长、步频与动力效应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与国内和世界优秀选手在动力学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本文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结果表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研究从整体上讲较为分散零碎,缺乏整体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研究多从微观入手,过多关注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方面的分析,而对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研究少之甚少。研究对象与技术分析对象几乎全停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和国外优秀运动员,而对近十年国内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分析等很多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这几个方面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四川省业余体校体操运动的发展,了解运动员的体质状况,为研究适合本省体操运动员选材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根据国家科委“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总课题,四川省体科所和成都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在省体操、技巧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本文只对1983年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对象、内容、方法 (一)对象: 1983年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少年儿童体操、技巧集训比赛中,对参加集训的所有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乌鲁木齐站)总决赛前5名运动员的研究,探讨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的缓冲幅度较小;在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蹬伸幅度不足,水平速度转化率较低;身体重心高度及起跳腿工作距离都比较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健美操少年运动员区域分布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2003年、2004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法等, 分析了我国竞技健美操少年运动员的区域分布特征。结论得出经济状况、激励措施、信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竞技健美操少年运动员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