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统一战线工作,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是制约东北抗联一路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贯穿于东北抗联一路军发展史中的三条主线。这三个主要因素,三条主线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根据地建设为抗联一路军的武装斗争提供了重要依托,统一战线工作为抗联一路军的武装斗争壮大了力量,抗联一路军的武装斗争则直截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抗联一路军在其历史上长期取得的辉煌和后期遭受的挫折,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工作、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是制约东北抗防一路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贯穿于东北抗联一路军发展史中的三条主线。这三个主要因素、三条主线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根据地建设为抗联一种军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重要依托,统一战线工作为抗联一路军发展武装斗争壮大了力量,抗联一路军的武装斗争则直接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抗联一路军在其历史上长期取得的辉煌和后期遭受的挫折,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3.
辑安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创立的,是最具“长白山”特色的“山地”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军民以此为依托,倾其所有,以最大的努力破袭通辑铁路工程,打击、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批日伪军队,有利的配合了关内作战。在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斗争艺术和策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是我们党在东北创建的抗日武装。杨靖宇率领抗联一路军在Meng江地区同日本侵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寇,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媒介形态和发行渠道来看,东北抗联报刊①是“小报”样式;从文本内容来看,抗联报刊兼具新闻报道和理论宣传功能;从媒介属性来看,文字报刊属于党组织和军事机关报合二为一的性质,画报、“专号”发挥着启蒙受众作用;从传播效果来看,抗联报刊自始至终体现着党报党刊在抗战时期的党性、群众性、指导性、战斗性.抗联报刊作为武装斗争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居功厥伟,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着东北抗联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个法宝。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武装反抗国民党为斗争原则,以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依托,以游击战争为战略手段。本文例举史实,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建设为主线。论述了“一国两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策略与手段;“一国两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普遍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革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正确运用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在抗日统一战线战略思想方面,既注重政策原则又注重斗争策略;在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战略思想方面,既注重动员民众持久抗战,又注重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在运用党建战略思想方面,既注重思想建设,又注重作风和组织建设,使抗日敌后根据地建设呈现崭新面貌,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毛泽东战略思想的贡献是卓著的,至今对于我们的统一战线工作、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抗联文化的代表性歌曲入手,对歌曲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多角度分析,深度挖掘抗联歌曲中的抗联精神,对于传承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将东北抗联歌曲文化引入高校音乐专业,为现有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内容拓宽地域文化资源,对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抗联史的学术研究中,为东北抗联史研究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对其进行较好的补充,为国内各级相关部门更好推广开发爱国拥军音乐文化发展战略、方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岩》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社,小说以盘旋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  相似文献   

10.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27年9月爆发秋收起义至1938年1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为止,根据地前后坚持斗争长达11年。在这11年间,根据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方面的经验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依据史料,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教育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路线和切合现实的教育内容三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对根据地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日伪军虽然对此百般掩饰与歪曲,但在论及八路军的战绩、八路军的作战地区及兵力、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以及八路军的素质及其与群众的关系时仍迫不得已地流露出一些无可隐讳的事实。这些事实从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八路军抗战功绩的一种反面证明。  相似文献   

12.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39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以后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由时任十三军代军长的张雪中撰文并书,该碑对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立军起义是继广州起义之后,首次依靠民间会党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并带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的运动,可谓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尽管这次起义历时不长,但却从多个方面暴露了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诸多问题,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社会舆论的失控和政府自身资源的内耗。清政府最终走向覆亡,上述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的问题是除了革命党人的打入和策反外,促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其他外部条件是.晚清政局的变化及相关之财政状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与报界的宣传、党人的革命策略及宝善里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事变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造成该事变迅速失败和19路军瓦解的因素很多,其中19路军统帅蔡廷锴的决策失误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淮军是晚清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淮军研究曾掀起一阵热潮,此后却相对沉寂。基于对准军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仔细梳理、简要述评的基础上,对淮军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挖掘、学术视野的拓宽和研究领域的拓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以期为淮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