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轻松自然、夹叙夹议、灵活简洁的点评方式是其一大亮点,适度、理性、精辟的点评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固有特点,主持人的点评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点评语言过于随意,点评深度不够,点评的立场有偏差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点评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点评的内容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是让观众听到平庸乏味的空洞说教,还是听到点石成金的真知灼见,主持  相似文献   

3.
王聚洪 《新闻窗》2007,(6):102-102
新闻主持人和新闻直播是密不可分的统—体,新闻主持人需要通过新闻直播这样的平台来激活自己的热情和播报欲望,而现场新闻直播又需要通过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释放和热情为直播添彩。如何做好这些呢?下面笔者就工作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4.
金晶 《视听纵横》2009,(3):98-98
现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进行即时点评已经成为常态。问题在于,主持人的点评与新闻本身一样,也要讲点时宜性。主持人的点评适时在理,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节目增光添彩,反之则只会损害新闻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点评议论是任何一个主持人节目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起着支撑节目结构的组织作用。事实与说理是构成主持人节目的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如果说新闻事实是基础、是依托;那末,点评议论则是对新闻事实的理性升华,又是提高主持人节目思想深度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那么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议论有哪些特点呢?首先从结构章法看。它不能独立成章,常与上下文融为一体,是自然过渡,没有固定的位置与格式,带有很大的借题发挥的灵活性,打破了传统评论自成一体、独立成章的结构模式。主持人的点评议论不搞集中的长篇大论…  相似文献   

6.
说新闻,是指新闻节目主持人以讲话的语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主持人在语言风格、体态展示、稿件处理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持人说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点误区:  相似文献   

7.
民生,民声     
李让 《记者摇篮》2006,(6):33-33
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广义的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相伴生的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评论方式,主要通过主持人对新闻的点评表达媒体的观点,评论与新闻紧密结合,形式短小精悍,甚至出现了一句话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9.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3,(10):22-23
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拉响后一分钟,中央四套主持人鲁健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41分,美军第一发炮弹在伊拉克炸响后5分钟,鲁健又播出了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就是这两条几乎和战争同步的新闻,刷新了中国新闻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反应速度的记录。在离中央电视台最近的梅地亚宾馆大厅,记者采访到了刚开完会的鲁健。鲁健是那种让人看了很舒服,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央视主持人论坛里有网友说,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谁,第一眼感觉就是很对眼,很有个性的一位新闻主播。鲁健高高的个子有点像运动员,鼻梁上却架着银边眼镜,有着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对新闻主持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了新闻主持人应具有的素质以及主持人素质培养的方法,以期对新闻主持人素质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屏幕上,主持人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衫,有时还会拿着一把纸扇,用着受众熟悉的当地"土话",对这个城市里发生的家长里短进行点评,看了让人不自觉的亲近。打开地方台,此类方言新闻节目随处可见。作为民生新闻的一部分,方言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着草根文化的气息,主持人用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评述民生,以轻松调侃的方式披露新闻,以平民视点对新闻加以简要评论,简单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理。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这类节目也暴露出了不少缺点和不足,如何应对瓶颈,使其走得更远,也成为新闻人应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法制电视新闻在批评报道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主持人在点评中重情轻理、浅于描述不够深入分析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法治现场》7月份31期的报道分析发现,提升包括主持人在内的节目团队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认知,敏感把握观众期待做好重点批评新闻的连续报道,争取与相关职能配合最大可能的提升批评监督效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箫 《大观周刊》2012,(33):309-309
“说”新闻是如今信息时代媒体相互竞争推陈出新的产物,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为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对新闻的感悟,结合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谈话类的主持人来说,它更加要求主持人掌握灵活的话‘言表达技巧,将新闻生动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融合了直播节目优势与评论节目特点的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观潮》以点评新闻为核心特征,围绕选题、形式、风格进行模式构建与创新,有效实现了主持人、选题、策划、嘉宾和听众等各要素之间的高度平衡,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笔者以为,对《新闻观潮》的模式构建及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探寻广播新闻谈话节目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业界的实践水平和推动学界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平民性、广泛性决定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独特的驾驭形式及稿件的处理方式。本文分析了受众需要的民生新闻的特征,民生新闻为何需要主持人"说"出来?同时归纳了各种"说"错了的表现,对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闻点评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有针对性地阐明其背后的深层寓意,作为新闻发生以后的点评,它就像一枚"马后炮",但作为一种公正、客观而又不失理性的声音,它无疑为刚刚阅读了新闻的读者注入了一针思考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17.
茅莹 《新闻实践》2013,(5):53-54
2012年2月27日,浙江经视《相对论》正式开播。有别于传统的读报类节目,这是一档深入解读焦点话题的新闻评论节目。其突出的特点是,有别于"意见领袖"我说你听的灌输式话语,强化了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的问答和交锋。在每周一到周五10点档的半个小时里,考量着我(主持人)和评论员对新闻时效和话题延展拿捏的功力。10个月之后,《茅莹的新闻周报》悄然而生。人,人性,人情,人文,加之以女性的视角,让《新闻周报》从开播的第一天起,就有了独特的新闻质感。从《相对论》到《新闻周报》,一年多高强度的新闻实践,让我对电视新闻评论有了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刘海涛 《视听界》2007,(6):77-78
2005年9月26日,江苏电台惟一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评弹》诞生。作为江苏台早新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评弹》每周一至周五早7点35分至7点55分在中波702播出,周六为子栏目《江苏周刊》。节目每天选择一件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请到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和主持人对话、交流,对社会现象、新闻事件作追踪报道和深入探讨。节目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19.
陈庆江 《新闻界》2008,(3):131-132
随着新闻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的全面转移,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逐渐变为了"主持人","播"新闻逐渐变为"说"新闻。然而,在主持人向受众靠近的过程中,这种"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点误区。由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说"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强化主持人的新闻意识方法有很多,但主要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