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捐书献爱心     
《教育》2008,(1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校园内开展了"情系新农村、捐书献爱心"活  相似文献   

2.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领域也逐步渗透了市场经济的因素,部分大学生的读书观越来越功利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读书观的探讨,提出大学生读书应该特别注意"传承人类文明"与"提高人生质量"两个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读书月"活动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有助于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读书月"活动的意义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月"活动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改进"读书月"活动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2012,(10):75
本刊讯(特约记者王璇)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促进全民阅读,由出版商务周报社首次发起,大学生杂志社、《四川读者报》、《新京报》读书版等媒体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阅读宝贝"活动正式启动。此次"阅读宝贝"活动的主题是"阅读宝贝,亮丽无限"、"阅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入手"。活动面向所有能阅读书籍的中国公民。读者可以把读书生活中的场景用文字或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包括读后感、读书笔记、书评、读书时的生活照(尤其欢迎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的读书照),邮寄到出版商务周报社,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出版商务网的官方邮箱(cptoday@sina,cn或publishingtoday@sina,cn),活动咨询电话:010-  相似文献   

5.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11):13-15
<正>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书籍这一人类文明得以以文字形式保存的载体的重视,更是为了鼓励年轻人积极读书,发现读书的乐趣。四月的春天注定是一个被书香浸润的季节。2014年4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主办、凤凰大学问协办、福务网独家赞助的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读书文化节开幕式暨"金声玉振"文化论坛温儒敏教授专场在北京师  相似文献   

6.
上大学是"读书",这没错。但"读书"的涵义和方式早已发生了变化并仍在继续发生变化。大学生需要博览群书,还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从事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上图书馆是读书,上实验室同样是"读书";在教室里是读书,到车间实习同样是"读书";听教师讲解是读书,深入社会做调研同样是"读书"。创业是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实战",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思考,这类人很少;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创作,这类人普遍;有些人是为了闲谈,这类人占了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秦犹  石玉成 《教育》2012,(13):6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江苏大学机械学院3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江苏省镇江市黄墟镇中心小学,与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共同开展"我教留守儿童读好书"活动,通过向留守儿童捐赠少儿读物、制作书签等活动,引导孩子们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9.
从哪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什么将"世界读书日"定在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国又有哪些纪念活动?历年"世界图书之都"都是哪些城市?作为"世界读书日"首要倡议对象的青少年读者,我们有必要了解"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到"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来,宣传阅读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内化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2日的《南方周末》上,一位"80后"大学生对比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与现在7岁的侄女上小学的情形之后,发出了"乡村教育,为何一代不如一代"的诘问;5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文章就当前农村教育中出现的"读书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日本一年一度的"儿童读书日"。东京在2010年4月23日当天举行了"推进儿童读书活动论坛"纪念活动,同时推动全民读书活动,帮助国民确立"读书立国"的目标。日本文字活字文化推进机构会长福原义春说:"书籍是推进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何处有香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度重视以"博览群书、养德励志、弘扬经典、享受阅读"为主题的首都大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开展了图书漂流和读书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校报第653期副刊上编发了4篇由大一新生撰写的读书心得。这几篇文章都不长,文字简洁、流畅、细腻、清新,是大学生们心声的一种真实流露,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成长书吧"是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新的探索形式,它主要以"悦读、成长"为主题,以阅读经典为基础,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消除读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增强其读书的方向性、目的性、有效性;使得大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充实思想、锻炼能力,学会做一个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营造"处处见经典、人人读经典、时时论经典、常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了不断深化,阅读"质"、"量"逐步上升,阅读形式持续创新,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信息膨胀,很多学生把时间花费在电子娱乐上,很少做读书规划。"让学生像我一样爱上阅读"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做了不懈努力:一是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感受书籍魅力;二是创设资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一系列举措,不仅教学成绩凸显,还使学生由"阅读"到"悦读",尽享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笔者在媒体工作,对读书日的浓郁书香所带来的那种大范围的美好印象,可能感受更真切也更直接一些。在我国,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日的各种活动也越来越精彩。形式新鲜别致,内容丰富充实,而其影响也越来越热烈和持久了……"世界读书日"的阅读氛围,有着浓郁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诸般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唯独我东方华夏亘古至今人种未更换,文明未中断.源远流长的文化,绵延不绝的文献,举世无比.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我国典籍之丰富,言语之中充溢着文化的自豪感.但是把话说回来,我国读书的人并不多.半个世纪之前,文盲充斥,能够读书者很少.现在教育普及了,但是爱读书者却不多.据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4.5本,而美国人年均读书29本,欧洲人最爱读书,年均读书量远超美国.  相似文献   

17.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很少看到一个人读书后放声而有语气地朗读。读书读的是自己的感受。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默默品味、静静学习的"场"。默读正是一盏点亮课堂的明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知名高校为鼓励学生读书而开展了各类读书活动,本文提出构建"书香学院"设想,旨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读书氛围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调查高校各类读书活动开展效果,以及书香学院活动参与者教师、学生的配合程度,以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视角,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障碍,并进一步寻求高效措施,使大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主动读书,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学院。  相似文献   

1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使人睿智、明理,开拓人的视野。4月23日,配合世界读书日活动,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活动开始了,学校"小太阳广播站"向学生和家长们宣传了读书的好处,教给学生们读书的方法,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学习,共同建设学习型家庭。在读书活动中,有的班,组织了读书竞赛,比比谁读的书多,谁读的书有意义,请家  相似文献   

20.
正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寻章摘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