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夜来”     
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夜来”一词,部编教材未注。长期以来课堂讲解和现代汉语翻译,差不多都说成“在夜里”或“入夜以来”,这种解释,实属望文生义,于理不通。试想:诗人怎么知道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大雪?再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其中的“夜来”解成“夜里”或“入夜以来”,也说不通。夜里刮南风,诗人怎么能看到“小麦覆垄黄”呢? 其实,“夜来”一词,即“昨天”之义,是方  相似文献   

2.
古人作诗“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耐人细嚼品尝。现从小语双册古诗中选择若干疑难词语陈述管见,为老师们备课时参考。夜来(五年制第四册第4课、六年制第四册第3课《春晓》)“夜来风雨声”中的“夜来”,教参上释为“这一夜的意思”,似欠妥贴。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诗词汇释》中说:“夜来,犹云昨日也,昨夜同。”可见,此“来”非动词来去之“来”,而为名词词缀,置于时间词后,构成一个时间名词。如,“夜来城外  相似文献   

3.
《烛之武退秦口币》一文虽然篇章短小,却精悍绝伦,特别是“夜缒而出”一句,可谓蕴藉深远!一个“夜”字,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但是如翻译成“当夜”或者“连夜”,那才是境界全出。因为“当夜”或者“连夜”更能体现出烛之武高瞻远瞩,不计个人恩怨,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是一夜风雨,不知道花落了多少。古代汉语中凡说什么“知多少”都是问句,也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并且它所说的数量往往是无法或者难于弄清楚的。如“人生离恨知多少”、“扫眉才子知多少”、“前山花发知多少”、“春江别泪知多少”,莫不如此,无有例外。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类似句式的标题。意思却完全相反,不是不知多少,而是告诉人们知道有多少。如“亚运会金牌知多少”,倘若按照“花落知多少”的句式去理解。就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6.
一篇散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文字原本是有晶莹气的,如荷上夜露,冷冷流转……(《美文》创刊号46页)这个句子中的“冷冷”二字是何意?似应为“泠泠”。“泠泠”(línglíng),一形容清凉,二形容声音清越。此处描绘“荷上夜露”,用以形容中国文字有“晶莹气”。如是“冷冷”,哪里会有这“晶莹气”?这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办公室听到某教师大骂比尔·盖茨和他的OFFICEXP,便笑问其故,他说:“报刊都吹OFFICEXP功能强大,其实不然,用EXCEL做的学生成绩表,居然不能逐条打印,害得我手抄了一夜。……”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兄,怪错了,EXCEL处理数据在行,可是打印报表就外行了。要打印,得找ACCESS帮忙。”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打开计算机,找到了折腾他一夜的成绩表(如图1所示),另存于D\成绩表。运行MicrosoftAccess,依次单击“文件”“新建”“空数据库”,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成绩单打印”,单击“创建”按钮,出现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8.
古诗中“可怜”一词的含义“可怜”一同,在古代有好几种意义。(1)值得怜悯。如“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3)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暮江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  相似文献   

9.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大家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取三国时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  相似文献   

10.
元宵诗话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吕伟超 《师道》2010,(2):52-53
虽然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但人类之所以能告别蒙昧,去迎接文明的曙光,完全有赖于知识的传播。教育,就如那太阳。“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儒学教育的光芒,并不能永远照亮古老帝国的天空。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日新”的阳光催生出的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12.
一、苏轼的情感世界 在这篇赋里,苏轼的情感有几次变化,第一段可以看作苏轼情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月圆之夜,乘兴夜游,欣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如画美景;把酒临风,诵诗吟月,“如冯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谓潇洒自如,好不惬意。  相似文献   

13.
1955年秋日某夜,一帮被称为“垮掉文人”的美国反学院派诗人在加州圣弗兰两斯科第六画室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时年三十的艾伦·金斯堡以他如波涛涌动、急风暴雨般的声音形成的强劲语流“倾泻”了他的诗作《嚎叫》。朗诵会现场的爆炸性反应与会后的巨大冲击波使此一时刻有了“垮掉的一代诞生之夜”一说。  相似文献   

14.
[文题展示] 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析字技巧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字是通过字形结构离合分析从而使字义更加充实的一种表达技巧。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这一技巧常被用于调整语言或寓意托旨。如苏轼《夜烧松明火》中的“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合“十”“八”“公”为“松”字,就是充分运用了字形结构的离合,在调整语言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吴文英《唐多令》中的词句“何处合  相似文献   

16.
WOW吧     
葛安 《中学科技》2010,(5):12-13
夜已深,但中州星的首都仍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城市东侧的“未来”大楼里,1701豪华包间内,两位男士正紧张对视着。  相似文献   

17.
“打油诗”的鼻祖当推张打油的《雪》诗,明代杨慎杂著《升庵外集》还记载了张打油的这首《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翻开中国诗史,咏雪名句不胜枚举,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晓,故穿庭树作飞花”,李商隐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如霜”,  相似文献   

1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佳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整首诗的风格,如行云流水,平易自然,看上去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实际上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诗人内心深处难以明状的韵味。照《唐诗选》的解释,开头两句是说:春天夜短,又因风雨少睡,故既睡而不觉天亮,直到听到鸟的叫声才知道天亮。“处处闻啼鸟”,意味着晓与晴,“含喜晴意”。后两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忧。用问句写出自己的想象:花已经落得太多,又希望它落得不多,表现出诗人的复杂心情。从字面上看,这…  相似文献   

19.
相思“愁” 如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20.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中的“夜来”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课本无注释,教学参考用书中也未作补充注释,有关选本中也找不到注释。看来,似以为此词无何难解之处而不需加注。有人认为“夜来”一词应释为“夜里”,笔者以为不对。将“夜来”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