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城乡义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显性差异突出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发展机会、家庭教育花费、班额大小与家校距离以及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的完整性、受教育费用等方面城乡义务教育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差距。要有效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不在于消除城乡差异,而应在接受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各有特色地发展。对此,要树立科学的城乡教育价值观念,制定更合理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同时要由点到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对天津市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数据分析表明,义务教育均衡正处在由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过渡的关键阶段,但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上还存在城乡差异。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湖南冷水江市主动实践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在全面调研分析该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不足、城乡教师队伍不均衡、城乡学校课程实施不均衡三个方面指出了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原因,提出了“加大投入、改善待遇,城乡统筹提高队伍素质,城乡统筹配置和培养师资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我国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然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仍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而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探索,深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均衡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制约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两大因素。只有真正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义务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可以做到的。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从智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人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加强城乡间区域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可以做到的。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从智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人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加强城乡间区域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而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作过很多积极的努力,但是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非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大程度地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免费后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我国完善义务教育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该政策能顺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正视义务教育免费后所面临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学生择校、城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与学校规划四大实践难题.积极寻求对策、准备预案、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破解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的战略选择。天津市在2013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实现了基本均衡,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通过教育经费、师资配置和办学条件涵盖的部分指标描述天津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和追求有质量的均衡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均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谈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义务教育的背离,出现优秀师生涌向城市学校,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拉大。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实行政策倾斜、扶持“薄弱学校”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与“公平”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文章解读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包容性”增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城乡统一的投入机制保障其“公平”发展:以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其“优质”与“公平”;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品牌放大政策,惠及城乡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14.
改善教育发展政策,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发展河南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的法律支持,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教育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增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是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低下、缺少专业发展的时空和机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有效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中国长期以来在城乡关系、产业关系上,严重违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律,城乡分治、重工轻农的“二元结构”发展政策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的功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它不仅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从教育经费投入视野剖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考察,分别从认识、政策、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这四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方面的建议,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前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重点,提高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建设对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和教育基本均衡(一些地区推进“优质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办好每所学校、培养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位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归。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区域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等差距,至今为止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还未能得到彻底落实,这种不公平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本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寻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力量,如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对邢台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邢台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其促进邢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