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邱昊 《东南传播》2012,(1):104-105
高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模式必须被纳入当前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吸纳、转换等方式,形成新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在持续的文化和社会建构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将公民意识的培育融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在新的媒介和社会环境下以一种现代性的姿态实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传承、延续和"再造"。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革命和网络化个人主义浪潮下,媒介信息、内容、价值和观点的复杂多变性和非透明性让传统的媒介素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战和削弱。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要求媒介用户实现从扁平化、无否定的"单向度"到会思考、敢质疑、勇批判的"多维度"的蜕变,也就是数字化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形成。这种"多维度"主要体现在媒介认知、媒介参与、媒介再现等多方面。笔者认为,推动受众从单一性的否定到差异化认同的转变、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和主体性建构、强调媒介赋权和社会化参与,是形成数字时代具有多维度的批判性媒介素养的个性化"媒介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燕 《今传媒》2014,(5):151-152
在当前融合了公民自律和法律规制的微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了新的内涵,更强调对媒介的运用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高校要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列入通识能力培养体系的一部分,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能利用微博进行自我管理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7):55-59
"众声喧哗"的时代,受众对于媒体的批判、解读、使用能力,凸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迫切性,体现了个体终身教育的需求。从上海市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媒介素养是大学生个人素养亟待提升的重要方面;如何抵御媒介产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建议我国高校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型而重要的内容来对待,探索更多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介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传统似乎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以至于构建在传统媒介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难以获得研究者所期待的显著效果。基于这一背景,针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研究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本文试图从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媒介素养教育主体充分享有"传播权利"入手,通过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传播权利的再思考,提出道德伦理与传播权利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0):57-60
全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为公民理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的构建,而媒介素养教育对弥合全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鸿沟的不同类型,探讨其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理清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以期跨越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搭建公共领域、培养公民意识、彰显公民身份,促使公民社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理念,重新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旅游院校也亟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获取、理解、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在旅游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路径建构的过程中,要从自我、学校、行业三个层面,努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实现媒介素养自我提高;充分发挥学校旅游特色,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场域;创新旅游行业合作机制,增强学生专业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重构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严重缺乏对媒介的深度解读及批判和质疑能力较为低下的背景下,提高媒介素养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角度出发,构建集教学、活动、实践于一体的多元化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一涵 《传媒》2018,(13):76-78
新媒体的普及,使当前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的教育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在当前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对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媒体给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原因,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策略加以审视,从而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以此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张颖 《信息系统工程》2023,(10):127-129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舆论的生成具有偶发性、扩散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给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还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具有滞后性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效果欠佳等困境。因此,高校需加强组织指导,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强化议程设置,建设媒介融合的全媒体联动矩阵以及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大学生意见领袖,提升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的浪潮给新闻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并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特征,结合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思考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新闻教育发展之路,能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愈加广泛,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愈加深远,有关合理利用媒体、驾驭媒体的媒介素养也逐渐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从图书馆角度分析了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建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可行性,提出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解毒媒体 解读媒体——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在台湾被称为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识读教育。相比亚洲其它地区媒体教育,台湾的媒介教育无论在学术理论的建立、本土的教学经验、民间力量的整合、对国际媒介教育的促进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与成就。台湾媒介素养教育自1990年开始萌芽,是为避免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受电视负面影响而发起的。台湾的学者认为大量的媒介化资讯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族群与一般民众资讯来源最重要的通道,但对于每天接触媒体资讯和流行文化,尤其是媒体中日益泛滥的暴力色情对整体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尚缺乏一套养成教育来培育公民的媒介素养与能力。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开始进入台湾公众的视野,民间团体、政府开始积极倡导媒介素养教育。“进入数字资讯时代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每个公民成为耳聪目明的收讯者,能对媒体深入了解,更积极‘解毒’与‘解读’媒体、‘接近使用’媒体,借由‘媒体素养教育’的‘新素养’培育过程,成为主动的媒体公民——有能力加入资讯生产、善用媒体并进行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16.
张庆贺 《新闻世界》2014,(7):350-351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网络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web2.0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其中对网络媒体接触率较高,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及不同的研究范式做了简单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几个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媒介,到网络媒介,再到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的新媒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媒介背景,相应地,媒介素养的内容也应因时而变。近年来,我国正值三网融合的媒介大背景,在融合时代背景下对媒介素养进行整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与媒介素养相关背景的梳理,寻找两者内在联系,认为在逐步实现三网融合过程中,媒介的技术属性和媒体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双向传输,并更加强调媒介的产业属性和用户服务功能。在这个新媒介的技术赋权过程中,受众的媒介素养内涵也必然要随之变化,对融合媒介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参与生产能力应该成为新媒介素养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公众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也应同步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夏利明 《新闻世界》2013,(9):221-223
在网络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如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情况下,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非常必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通过在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的相关调研,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包天强 《青年记者》2023,(24):119-121
大学生是推动未来数字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媒介素养整体状况攸关数字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技能的整体性提升,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坚持以培育批判性思维、历史思维和网络伦理素养能力为原则遵循,通过完善的法规政策支持保障路径,大中小学一体化实施的连贯性教育路径,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协同参与的系统性路径来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