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其不平等形成并延续的主要因素是简单的生产方式、陈腐的意识形态和紊乱的性秩序;要最终达到社会性别平等的目的,就要是实施社会性别主流化;阐述了社会性别差异对性别不平等的表现,指出了性别不等所形成机制,并指出了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妇女就业立法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操作层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中国妇女就业立法现状,对深入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以及国家对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西方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影响,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了一场以社会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在对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内涵的转变;进而在对作为改革核心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以及其他实施策略与实施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台湾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聂雅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92-94,F0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对教育领域内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努力在教育中体现性别平等。注重制定反性别偏见的教育政策、重视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性别平等信念的培养、重新编写学生教材是美国中学教育体现性别平等的具体举措。长期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女孩参与理科课程显著提高,但依旧存在着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其他系统的挑战。当前我国中学正在提倡推进性别平等,美国中学教育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努力,能为我国中学教育中推进性别平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的社会差异,追寻所谓的动态的性别公正.动态的性别公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在实践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妇女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释性别平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性别不平等问题凸显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遏制性别关系逆转,推进性别平等进程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育男生和女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平等教育长期被视作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性别平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为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搭建平台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改变我国目前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平等性别教育长期作为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平等性别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幼萌  杨可  任一明 《文教资料》2010,(16):161-163
随着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教育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价值、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来性别教育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性因素,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诉求,重视教育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完整性。实现性别敏感教育,需要教师打破性别陈规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性别敏感教育思想;利用课程载体,丰富性别敏感思想实践化的素材;赋权于女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凯里学院为例,结合女性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审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师生课堂互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各个方面存在性别偏见和两性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推进两性平等的体育教育改革措施,以期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体育教育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更为加快推进体育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韩国中小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性别平等教育已开展多年,他们在禁止教育中的性别歧视与促进性别平等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韩国中小学教育仍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等,但他们为推进学校性别平等教育所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能够对我国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促使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随着社会性别主流化概念的推行,不同性别尤其是女性在语言方面遭遇的不平等问题愈发受到重视。这对语言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语言使用的一系列变化。联合国在保证人权的基础上出台了诸多关于语言性别平等的政策法规。文章探讨了这些政策法规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未来应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相关文件制定、修订、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中国在语言治理议题包括语言性别平等方面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中国语言治理规范的全球话语权,并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全球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仅要从法律和公共政策层面构建保障男女平等的运行机制,而且更应把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消除非制度性性别歧视观念和性别歧视行为作为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着力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程度。文章通过分析社会性别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性别意识存在的偏差及其表现形式和影响,提出提高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程度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红 《教育探索》2005,(5):26-28
教育以人为终极目标,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性别因素,将社会性别纳入教育决策与管理中。现行教育忽视人的性别.但又存在性别歧视。教育的性别歧视与社会宏观环境、教育自身环境有关。只有消除性别歧视,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中不公平现象对男女生影响不同,学校负有消除不良影响的职责。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教师是推动教育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8所学校的1 527名大、中、小学生为被试,通过自编问卷(性别观念调查问卷)对他们在学校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发展趋势上,小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低,中学阶段性别平等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大学阶段又重现下降趋势;(2)在性别差异方面,在各学段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性别平等意识初中阶段最强,男生性别平等意识高中阶段最强;(3)在不同领域中,被试在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职业领域。根据研究结果,对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建议,指出小学和大学阶段是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时期,男生群体尤其需要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应成为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