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最早明确论及诗画关系的是苏轼.与我们所熟知的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家莱辛的观点相反,苏轼更为强调的是这两门原本不同的艺术的融通合一.我们知道,莱辛的名著《拉奥孔》,是专门“论画与诗的界限”的.作者引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力图阐明“它们在题材和摹仿方式上都有区别.”莱辛这一诗画异质观显然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背景.在波澜壮阔的启蒙主义运动中,  相似文献   

3.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4.
刘剑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2):38-40,48
试图从“古今之争”中的几个经典哲学、美学范畴入手,通过对莱辛的美学、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去除以往莱辛阐释中的意识形态遮蔽,阐明他对“人性与个性”“天才与规则“等问题的基本态度,从而揭示出他在古今之争中的复杂立场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2年冬,我们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定居下来的当晚,我们刚吃完晚饭,就听见“笃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一个头发灰白的外国胖太太。她自我介绍说她叫莱辛,是个法国移民,就住在我家楼下。第二天晚饭后,莱辛太太又准时敲开了我家的门。她先送给我一束鲜花,随后像变魔术似的从背包里掏出了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的《多伦多办事指南》,说是送给我的丈夫,另一本是法语版的《小王子》,说要送给侃侃。站在一旁的侃侃礼貌地推辞道:“莱辛太太,我不会法语,看不懂。谢谢!”莱辛太太却说:“不懂不要紧,我可以从现在开始教你学法语。”这时候我和…  相似文献   

6.
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著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说。莱辛诗画理论的出发点与他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他大力倡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上扫清道路。莱辛的理论和实践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文章从该小说广受争议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指出小说中白描般、片段式的语言,独特的网状结构,多重复合视角的开放式叙事等正是零度写作淋漓尽致的体现,莱辛用零度写作的话语方式更好地表达了她的话语目的。  相似文献   

8.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多礼斯·莱辛说:“做学问的本质就是你会突然理解一些平常已经理解的东西,但这理解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创始人,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鲜明地提出了"诗画异质"观点,开拓了美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拉奥孔》这部经典的世纪著作出发,浅要地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诗歌,可分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脉。现代主义又以“新诗潮”方式出现。不同的“新诗潮”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它们都展现了人文精神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物诗,主要意蕴是抒发诗人对母校康桥的眷恋之情。这种理解其实并不全面。如果联系康桥对诗人一生的影响、创作《再别康桥》时诗人的情感状态以及诗歌文本选景用物的特别用意,就会发现怀人才是《再别康桥》的主要意蕴。  相似文献   

14.
论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个性化”是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它是针对浪漫主义的“个性说”、“天才说”而提出的,它主张诗歌不是诗人个性与个人情感的反映,而是个性与情感的脱离。“客观对应物”与“情感统一论”是诗歌非个性化的实现途径。艾略特本人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诗歌最能反映他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5.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介绍和分析,从美学角度对文本《葬花辞》的三种英译本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既要音美、形美,还要意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领域大放异彩,意境说更是影响深远.然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前人早有论及.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纯诗”的综合发展是中国新诗发展吏的一条主线。这种传统从20世纪20年代“纯诗”首倡之时即已建立,到40年代表现得更加自觉和明显。以袁可嘉、唐湜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明确强调建立平衡的诗歌美学特征,在诗歌主题内容方面采取宽容综合的态度,试图建立纯诗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和“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走出了一条更具民族性和现实性的“纯诗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前后,信阳诗歌队伍逐渐成为活跃在中国诗坛上的一支生力军,许多诗评家、学者常常以“信阳诗歌方阵”名之。信阳诗歌的地域性特点与整个中国诗坛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探讨“信阳诗歌方阵”的诗歌特征及繁荣原因为中国当代新诗的低迷状态寻找借鉴大有裨益。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信阳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兴"是继"赋"之后产生的重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使汉语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尽管长期以来诸家各派对"兴"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没有学者否认"兴"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内容形式建构上的突出作用。本文仅从兴语音律的铺垫性、制约性、重章性和交融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兴"对《诗经》音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