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演变浅论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论述了高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认为在21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3、培养创新能力,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文章论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与措施,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我们要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嬗变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历史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本立足于系统论和模式论的研究方法,根据几种不同的模式识别线索,对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历史变迁的几种主要形态进行了严谨的论述,从而为人们揭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预测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走向,提供一个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面了解其来龙去脉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对多学科跨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是我们在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中必须要学习的。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高校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适应性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主要论述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并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我国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美两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明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归纳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国内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和输出高契合度的高瑞人才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论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几种不同的识别角度,对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人们揭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过程和预测未来走势提供一个多层面了解的前提,并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个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实现"三个面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昆明理工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同时,针对本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专业理论课采取"校企复合型人才模块化分段式教学"模式,实施"机—炉—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强化岗位技能的培养,以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科研项目为载体实施企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的校企复合型人才,探索出了"校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学生与企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153-15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结构及其相应的被动语态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种句型结构虽都表达了被动意义,但由于某种原因1)即使图形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2)背景不同,凸显程度及其所起作用亦不同;3)后景的凸显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情形而导致两种句型结构的语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西疯癫认识史的考察与梳理,可以发现,"疯癫"的文化义涵是异常丰富且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它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话语体系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它既是真理的代言者,又是愚蠢弱智的化身;既是道德的楷模,又是罪恶的源泉;既是里比多得不到释放或转移的结果,又以"失败之英雄诗"示人;既是旧道德秩序的破坏者,又会被动地纳入理性的严格管辖下成为现存秩序的附庸。总之,"疯癫"不是病理学或者医学事实,而是一种文明与文化事实,"疯癫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文化的产物",是在人的文化观念衍变中构建出来的一套内涵驳杂且呈相互背离状态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
中华审美文化和谐的根本精神,贯穿于中华审美文化各因素、各层次、各维度的种种具体关系之中,形成中华审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儒、释、道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是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内容;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伦理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即美与善的结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结构是文章的要素之一,《易》对它最早论及。之后,后代学者多有研究,而以梁代刘勰的研究最为全面与确切。但对文章结构的客观性的研究至今较少,宜需深入探讨。文章的结构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写作主体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其客观性主要体现在: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结构要素及其规律性,文章的结构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结构及其规律性在文章中的反映;构成客观事件的结构不同,决定写作主体选用的文体就不同;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文化人"写文章时所用的结构会不同;读者影响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洛南猿人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生活时代的认定,存在着三种相差十分悬殊的观点,即:距今100万年以上;距今50万年左右;距今30多万年以内。本文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呼吁学术界有关专家组成“合议庭”对此悬案进行“终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合肥市10所小学的120名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合肥市小学校聘教师总体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在编教师在总体满意度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收入福利及社会支持满意度上校聘教师显著低于在编教师;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学科、不同教龄的校聘教师在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此项调查研究结果对提高当下小学校聘教师主观幸福感指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Minnesota approach to moral judgement research. It is claimed that this histor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each one associated with a different goal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Atten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issues motivating the different research goals as well as highlights of the outcomes of this 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nnesota approach has been a progressive force in the field, promoting change in both theory and measurement and also serving as a stabilising force by reaffirming Kohlberg's basic view that moral judgements are both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随着人们使用网络媒介交流的数量增加而发生很大变化。它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语体,具有幽默、简捷、形象、生动等特征;但也同时出现了随意生编滥造的现象,使汉语的规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论述了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我们对待网络语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金仁顺的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讲述了一个另类、神秘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人都是“骗子”,她们为着不同的生存目的撒了不同的谎,并走向各自不同的命运。一方面生代们在现代都市明下精神困顿,一方面又渴望追寻人性的办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