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虹 《考试》2011,(Z4)
一、重点实词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考查要求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1.一词多义例如:【故】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分析】句中的故用作名词,应译为原因,缘故;②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理解常见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主要从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 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复习文言实词,要在这些常 见考查点上多下工夫。 一 古今异义 [知识精粹]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 种现象叫古今异义。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词义扩大。例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鸿  相似文献   

3.
一、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相似文献   

4.
冯慧敏 《语文天地》2011,(10):15-18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笔者在品析了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18套高考语文试卷后发现,此考点所涉及的考查内容最为广泛,涵盖了整个文言文考查内容,既有单独的实词选择题,又有涉及重要实词的主观翻译题。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其考查知识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成为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5.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一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掌握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二要吃透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单音和双音词、词类活用”,学会紧扣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技法指津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既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识记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偏义复词,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由于文言实词面广量大,有些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有别,这往往成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如何正确掌握文言实词呢?我们认为,掌握文言实词的重点在词义。■一、词义的识记勤翻字典,多读多记是掌握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重点学习文言实词,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的偏义、词类活用等。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确立相应的学习重点。如《孔雀东南飞》,学习重点可为“相”、“自”的词义和偏义复词…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主要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复习文言实词 ,要在这些常见考查点上多下功夫。一、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同一个词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词义变化的基本途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例1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乃纵[反间]于燕B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 而城中[鼓噪]从之D 燕军[扰乱]奔走此题考查古今异…  相似文献   

9.
【考点导航】“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的范围,即:①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②《语文》课本及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特别是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强调的实词;③重点是古今异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及感情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通假字,单音词和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文中”(即语境)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理解”是指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方式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判断加点实词含义的正误(或直接写出其含…  相似文献   

10.
一、考点描述1.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从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来看,无一例外的都有对文言实词意义理解的题目。特别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方面的知识考查是一个重点。2.文言句义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理解的考查。句义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翻译所给出的重点句等。这些表现文章主旨、体现作者观点、结构上起勾连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言文中的赋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词 主要包括一些重要实词、活用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合词、通假字等,对于这些重要的、有特殊意义和语法特征中。一定要“直译”,一一落实。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考点分析】《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它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考查重点是《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在备考时,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实词及《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具有某种特殊现象的文言实词。  相似文献   

13.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告诉我们两个信息 :一是“常见实词” ,主要指教材规定的340个实词 ,这是考查的范围。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 ,单音词和复音词 (联绵词、偏义复词 )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 ,常见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使动、意动、动词用做名词、名词用做形容词、名词用做状语等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也就是说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多义的 ,那么如何依据“语境”选择含义 ,也就是“在文中的含义”了。这是考查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  相似文献   

14.
<正>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既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识记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偏义复词,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和技巧。在此,笔者归纳了五种方法,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一)据形推义[名师点津]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或会意字,我们可根据字的形旁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人教高中必修三《劝学》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翻译     
训练点1.译准关键词语译准关键词语,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古代专有名词的翻译,还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以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要注意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与双音词的区别。译准关键词语必须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  相似文献   

16.
一、训练目标1.要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所谓“常见实词”,就是指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一般说来,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那些实词,特别是中学的语文课本附录《文言常用实词表》所收录的实同应该重点掌握。由于文言实词具有单音性、多义性、通假性、活用性等特点,所以文言实词的训练要点要抓住古今异义的分辨、一词多义的判定、通假字的辨识、词类活用的规律等方面。互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高中课本分四个单元介绍了32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这些必须重点掌握。另外,无乃、得无、何其、否…  相似文献   

17.
考点导航“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的范围;“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该实词的唯一的义项。高考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正是考查考生判断这“唯一”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含义”有如下主要内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单音词和双音词、词类活用等。范例点击  相似文献   

18.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既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识记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偏义复词,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和技巧。在此,笔者归纳了五种方法,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一)据形推义[名师点津]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或会意字,我们可根据字的形旁推断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考查方向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虽然文言文试题的选文材料都来自课外,但所考实词绝大部分为新课程六套教材文言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并且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上,有的年份也会偶尔涉及偏义复词和单音词的考查。为了帮助同学们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从2013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搜集出极具代表性的考题,以说明高考命题专家在文言实词释义题设题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考点点击】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其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即提供四个选项,选出释义不正确的一项。综观近几年来的文言文实词考查,发现绝大多数文言实词,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反复学习过的,且大多数文言实词,要么属于活用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要么属于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命题者大多会在这几类文言实词范围内,设计考查题。我们分清了类别,作答起来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以高考真题为例,来进行一番分析、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