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课本在第 5 8页和第 10 3~ 10 4页两处都说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前后重复 ,而且颇有出入。第 5 8页说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而第 10 3~ 10 4页则说 :“他们主张 ,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第 5 8页说 :“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第 10 3~ 10 4页则说 :“在政治方面 ,他们大力宣传西方的议会制度 ,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到底是部分还是全体$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杨才泽…  相似文献   

2.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维新派为了富民强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传统农业制度和农业思想;强调学习西方的农业管理、生产方式;提出机械兴农、科技兴农、因地制宜的主张;强调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传统优势项目、振兴农业经济,“与民兴利”、“与洋人分利,”从而达到富民强国、抵御外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5.
拟以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马建忠为例,从三个方面介绍他的经济思想中的重商主义理论,即对外贸易差额论及通商致富的策略;保护关税论和裁厘的主张;开采金银矿的主张。最后文章把马建忠的经济思想和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的思想作了比较,并分析了他的重商主义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的相异之处,在批评了他的重商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错误的同时,肯定了他积极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爱国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史称"同光中兴"。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样板。然而,他们又用中国文化解释西方的议院制,并且对西方自由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为了拯救古老的中国,把他们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维新变法的主张公之于社会,广泛地影响群众,左右舆论,就在各地大量地发行报纸。报纸这个社会舆论工具于是乎就成为戊戌时期维新派宣传、传播西学的重要新型媒介之一。(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利用各种渠道渗入中国,而作为西方  相似文献   

9.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搞洋务运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因此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他们通过比较英法美德的议院制,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适合于中国。然而,他们对西方自由、民主、民权理念的认识相当混乱,又用西方自由主义解释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议院制有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之风。  相似文献   

11.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维新活动开始,洋务大员张之洞与维新领袖康、梁一度关系密切。张之洞结交康、梁有“为我所用”的想法,也有政治投机之意。康、梁虽然希望借助张之洞的影响设学会、办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扩大维新派的影响,却不愿意牺牲独立的思想主张。结果,张之洞拉拢不成转而压制和破坏维新活动,并最终走向维新派的对立面,而梁启超对张之洞的克制态度也在变法失败后得以宣泄。梁启超与张之洞关系之演变,揭示了彼此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选择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出现了一种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产生了一批要求对社会作微弱改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汤震、何启、胡礼垣、钟天纬等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地主阶级出身的较年轻的知识分子,做过封建官吏;有的在香港、上海等地学过外语,与西方人有较多的接触,甚至充当过买办商人;有的本来就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或参与者;有的还到过西方,在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文明…….由于这些不同的经历和地位,使他们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洋务运动和中国社会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改革现状,尽快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富强起来.他们要求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实行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设立议院,并普遍涉及到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成为早期维新派思想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论述早期维新派的议会思想,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维新派拒弃西教、保存国学;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成功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割裂;五四前后,国粹派呼吁尊重和保存国粹,东方文化派主张融合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三四十年代,十教授提出建设中国本位文化,新儒家主张在承接儒家"道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在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和发展上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日两国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及兴办近代教育,但在发展历程上存在的时间差异,以及在对待西方科学和技术、西方文化等问题的思想与态度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维新派拒弃西教、保存国学;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成功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割裂;五四前后,国粹派呼吁尊重和保存国粹,东方文化派主张融合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三四十年代,十教授提出建设中国本位文化,新儒家主张在承接儒家"道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前后,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不仅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思想界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即早期维新尽想。作为晚清政坛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的翁同龢,他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维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 早期维新思想上承林则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下启戊戌时期康、梁等人的变法维新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中而又极其微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陈炽、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早期维新思想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要求学习西方,改革图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独立自主地兴办民办企业和进行社会改革。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部分地接受了早期维新思想,思想上逐步倾向于维新变法,这是他一贯的政治主张的自然发展,也与当时的形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试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在他的理论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首先,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洋务经营中官督商办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护商与听商自办的思想,将“商”视为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其次,主张大力振兴工商业,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以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稍后戊戌维新派提出的经济纲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