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判断我国是否存在宪法惯例以及有哪些宪法惯例,应当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中国宪法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问题,才可能生长出有生命力的中国的宪法学理论。本文试从宪法惯例的概念及其特征、宪法惯例的形成及其在成文宪法国家的客观存在、宪法惯例的作用等出发,阐述宪法惯例在中国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确立中国宪法惯例的法律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鉴于宪法惯例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大量存在的事实,有必要构建我国的宪法惯例制度以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在对英美国家宪法惯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成文宪法国家也可以有宪法惯例。我国现有的宪法惯例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良好的政治生活局面有利于宪法惯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5.
孙韡 《文教资料》2005,(36):200-201
宪法惯例问题长期被中国法学理论界讨论。本文试图集中力量从宪法惯例产生的原因来证实中国宪法惯例的存在,并对中国的宪法惯例合理与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国宪法惯例提出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秦杰 《历史学习》2006,(4):37-38
近日,在辅导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权利法案》理解为英国的宪法,仔细探询起来,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权利法案》本身就有“法案”二字,极易给学生以误导;其二是教材中将其内容概括为“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似乎其法律地位至高无上;其三,教材中还说,“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既然是一部“法案”,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英国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因此学生便认为《权利法案》就是英国的宪法了。其实,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也就是说,它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只是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的宪法体系。英国宪法这种特  相似文献   

7.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重要文献之一。如果说,“英国宪法是展示英国继续发展的法律博物馆”,那么,大宪章就是这座博物馆第一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 英国宪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由各个时代不同的条律、法令和惯例所组成,它所具备的性质是在几个世纪中逐渐浸染而成的。形成于封建时代的自由大宪章,以其鲜明的“王在法下”的思想,给英国的宪法理论和政体的演进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竞争领域的偏离惯例盛行于失序市场之时,解决协调与合作问题的更好的替代性方案,便会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并与原有的偏离惯例展开竞争,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被市场中的行动者以标准惯例形式确立其合法性,并创造出稳定的市场新秩序.但这种标准惯例并非自动产生.惠镇石料市场的经验表明,标准惯例在与偏离惯例的竞争中得以胜出,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倡导和积极努力.而协会的成立和标准惯例的创造虽然始于厂商的共识和自愿自发,但地方政府同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标准惯例得以创造出市场新秩序,是厂商的“共识”和政府权力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并通过协会的中介协调和运作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市场秩序的形成嵌入于关系网络、政治和认知理念的交织关系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9.
宪法实践与实践宪法——我国宪法司法解释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13批复”所引发的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已成为宪法学者甚至整个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解释宪法无疑是争议的焦点所在。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看,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和法律过程中对宪法进行个案和附带性质的解释已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宪法需不需要、应不应该司法解释。而是如何立足于当下国情规范进行。只有将其存在的合理性上升为合法性(合宪性),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宪法司法解释无疑真正符合宪政的逻辑进路:从范例到惯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一开始即以根本法的形式存在,其正当性源于人民主权原则,宪法既是国家统治的最高政治规则,又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规范,还是统摄一国内一切公法与私法的最高法规范.明确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显著特点,宪法实施是一项政治机制和法律机制协同作业的系统工程,只有"政治的归政治,法律的归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宪政和宪治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紧急状态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十届人大在宪法修正案中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为紧急状态立法奠定了宪法基础。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包括传染病、火灾等灾害在内的紧急状态也有一些比较零散的规定,但是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我们应当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核心,并将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形成一个以宪法为基础,以《紧急状态法》为核心,其它法律、法规予以配合、补充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在紧急状态的立法中,要参照有关国际条约和公约的规定,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监督基本形式之一的新闻舆论监督和法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能促进立法机构制定有关法规条例,促进法制建设和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行政监察、法律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是主辅关系,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利弊参半,它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运作。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宪法典内容的构成概括不一,源于标准不清楚。宪法典作为成文宪法国家旨在保障人权的法,其内容合理与否应该以其与人权保障目标的一致性为标准,同时由于宪法典的最高法律效力要求其自身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评价宪法典内容合理与否也应兼以稳定性为标准。据此,有关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应该是宪法典的主要内容,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标志属于可进可不进宪法典的内容,而公民义务、经济制度、基本政策、历史陈述等内容,则不宜进宪法典。  相似文献   

14.
听证作为一项体现公开、公正、民主的法律程序,孕育着对社会公益的保护。在我国,听证制度既有宪法依据,又有法律根据。为加强听证对社会公益的保护,应拓宽听证程序的适用面,扩大听证公众的参与面.遵守听证的法定程序和依据听证笔录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的法治国家中,宪法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法律的效力等级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一切法律规范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所以宪法监督对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的宪法经过了多次修订,在宪法的监督制度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域外的先进制度予以借鉴,以促进宪法监督制度的进一步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以民主原则、宪政和法治原则、权利制约原则为前提,结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监督体系来看我国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与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并不矛盾。现代检察制度是大陆法系实现对法官和警察的双面控制、以权力制约确保民主与法治的产物,我国系大陆法系一脉,应强化检查制度独立性,以权力的程序控制为核心实现对检察权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 ,认为将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 ,它混淆了依据人的属性和依据公民资格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道德区别。应将其译为“私人权利” ,明确这一权利体系的前国家与超国家特征 ,使其区别于实证法律传统之下个人依赖作为政治社会成员资格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并区分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在法官的解释下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还呈现出开放特性 ,是一个能够感应时代变化的、发展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层面,税收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人民之间在财产权利方面的问题.国家直接从公民私有财产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财政的税收具有强制性,不得不加以宪法约束,近代资产阶级的宪政实践也是直接从税收立宪开始的.税收是宪政的经济动因,税收奠定了宪政的物质基础,而宪法为税收提供了合法依据,税收立法必须以宪法为指导,遵循宪法的人民主权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宪法实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无法有效落实 ,违宪事件屡屡发生 ,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文章通过对我国宪法监督问题的分析 ,提出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宪法法院共同实施宪法监督的二元化的宪法监督体系 ,并对其机构设置、人员产生、工作职责以及运行方式和程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包含立法平等,这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现代各国的宪政实践都体现出了对立法平等的权利保护,我国的现实需要也提出了立法平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