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色彩艺术大师,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曾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影片《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影大片生产的新时代。张艺谋的影像叙事极具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本文旨在从视觉本位、诗化写意和民俗仪式的运用等方面,对其影片的视觉艺术、影像造型的文化诉求、文化表征、文化特性以及文化蕴涵等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究等方面建树颇多。先后出版了《王统照评传》、《文学史的沉思》、《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文学边缘的整合》、《现象与视阈》、《废墟上的精灵》等。这些著作展示了杨洪承教授长期以来不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多视闾对现代文学与文化进程进行思索和透视的努力,也显示了他在文学批、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文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诸多创获。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亟待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在培养学生情操、人格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各高校对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工作还未给予足够重视。为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实际教学工作,各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在课程设置、教师选任、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订等方面加强工作,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学组织工作,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英 《文教资料》2013,(17):53-56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儒家的思想,中庸之道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主张之一。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主张安分守己、提倡积极入世、倡导政治伦理及推崇明哲保身等方面都与中庸精神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通过对《中庸》思想的诠释,探讨《中庸》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经》与河洛地域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相当多的《诗经》篇章就是反映了河洛地区的生活和文化,或产生于河洛地域;这其中应该包括《周南》、《小雅》的全部和《召南》的一部分。这些产生于河洛地域的《诗经》篇章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河洛地域文化的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等方面,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过程,综述了《道德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科技、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从外国人热心研究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王吉鹏在鲁迅比较研究领域开垦出一片沃土,在鲁迅与外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同李春林合作的学术著作《鲁迅世界性的探寻——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在鲁迅与中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学术著作《鲁迅民族性的定位——鲁迅与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鲁迅与中国作家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中国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章回小说,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都有着深刻地影响,而文学作品总能反映时代风貌,《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却也处处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世情文化。本文从师徒感情、妖怪下场、佛道关系、角色冲突四个方面分析了《西游记》映射出的君臣关系、阶级乱象、佛道之争、反神权意识等世情文化。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虽说长期以来,学者、专家对《西游记》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数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文化一两个方面。鲜有人对《西游记》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全面梳理。笔者试图从多个角度对这部经典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做全面性的综述以弥补前人们研究的不足,从而丰富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颖 《成才之路》2021,(13):38-3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从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导入原则、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功能等三方面,阐述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并选择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制定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是以中国形象为背景的美国动画片,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然而,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到处充斥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试析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在核心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化。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置换。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世界的文化受到文化霸权强有力的渗入和强权干预,导致自己的民族文化遭受边缘化。面对这种后殖民文化霸权,第三世界文化应积极寻求走向世界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截然不同的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变异的表现、变异的必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迪斯尼《花木兰》改编自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味和中国特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有一定的阐释。但其核心是美国式的精神理念,这不仅体现在其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具有美国人的典型特征这一方面,更体现在其小人物也能拯救国家、改变历史的观念,以及通过木兰形象展现一个现代女性寻求自我价值实现历程的主题及皇帝在广场上与民同欢等场景的塑造上。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迪斯尼《木兰》(Mulan)的风格延续了美国好莱坞以往的模式,但寻其本质,它体现的是美国的狂欢式文化,颠覆和消解了木兰故事的中国叙事。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分析迪斯尼《木兰》的叙事策略,探讨其是如何消解木兰本土故事中的中国叙事成分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技术全球化的衍生品,文化全球化以文化传播为媒介,体现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发展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在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挪用、吸收、融合有益成分。"文化转换"(transculturation)正是体现出不同文化融合和趋同的现象。《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是两部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美国制造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元素和美国精神。文章试图从人物、情节和场景三方面分析影片中涉及文化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它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中来展现其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北魏的战争环境所导致的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无长兄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新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