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2.
非工程性灾害防御措施旨在增强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害知识的传播与学习是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基础,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宣传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提出了现在条件下针对不同人群的防灾减灾宣传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阐明了目前人类所面临灾害的严峻现实,提出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基地的图书馆,应当承担起防灾减灾--这一重要的科普教育职责,提高全社会认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身及广大市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本文就图书馆自身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提高全社套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完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对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各类预警的发布实况,分析乌审旗气象台2018年1月—9月已发布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干旱、冻害和沙尘暴等,其中干旱是其主要的气象灾害。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灾害情况,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决策,在气象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服务方面进行经验交流,为有关部门了解内蒙古主要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居民抗灾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社区具体安全情况,对防灾减灾建设提出方案,旨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金磊 《科学学研究》1993,11(4):43-47
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本文从中国频繁的灾情(自然的或人为的)及减灾实践入手,认为要提高减灾的实效并尽快造福于人类,不仅应研究灾害基础科学及其酿灾规律性,更应结合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中国减灾科技产业。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害科学地位、加快综合减灾及产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8.
空间信息技术减灾应用及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灾害形势和灾害管理需求,强调了环境与减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国家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其中环境与减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在轨稳定运行的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并根据业务需要进一步增加高轨、敏捷等成像能力,目前第一阶段“2 1”星座已经成功建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站合作机制、卫星遥感数据减灾合作共享机制和空间信息服务框架,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利用环境与减灾小卫星数据以及国内外合作机制,把遥感等技术有效应用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澳大利亚火灾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中。最后针对当前防灾减灾领域应用与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6,21(9):12-14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4大挑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作为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安伞与城市发展己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及应急避险问题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办成历史上高水平的一届奥运会,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北京减灾协会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较为薄弱的现状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传递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气象预警大喇叭是解决以上问题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气象预警大喇叭的结构,预警短信的发布方式及功能,及在示范县使用的情况。探讨气象预警大喇叭在农村防灾减灾中实际作用,进而有效的做好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推广运用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是茂名市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做好该市防雷减灾工作是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茂名市实际,探讨了防雷减灾项目建设原则、工作目标、建设内容、主要任务等规划。  相似文献   

12.
胡晓东 《内江科技》2009,30(6):73-73
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灾害形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由于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因而在灾害管理方面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本文综合性地阐述了GI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对GIS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磊 《科技通报》1991,7(3):137-140
现代城市系统减灾及保障救助能力的获得绝不能单靠硬技术,还必须有效地启动城市人文、经济、生态、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体系及方法,所以要跟上“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之步伐,必须鼎新城市减灾的传统内容,归纳并探索城市灾害新的风险源及非工程性措施。本文提出了城市综合减灾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尤其强化了防灾文化建设、灾害系统评价模型、规划设计实施细则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灾害保险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崔鹏 《未来与发展》2007,28(3):51-54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损毁也日益增加。传统的灾害补偿方式已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发展灾害保险、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分散灾害风险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防灾减灾管理能力成为共识。本文提出灾害保险采取市场运作为主,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为辅的灾害保险商业化模式,分析了其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红艳 《科技风》2013,(20):259
伴随我国地震的频发、降雨的陡增以及矿产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矿山地区的泥石流灾害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好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对保护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矿山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几点分析,并给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救荒制度建设、农业减灾技术措施、工程减灾技术措施、生物减灾技术措施、灾害预防、灾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所蕴涵的减灾技术资料比较全面,是我们研究古代减灾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对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也有借鉴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救荒书中减灾科学技术资料的分析整理,将其系统划分为救荒减灾制度建设资料、农业减灾技术资料、水利工程减灾技术资料、生物减灾技术资料、灾害预防技术资料、野菜谱录资料六大方面,并对其分布情况及其利用价值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5,20(10):26-26
经国务院批准,亚洲减灾大会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承办,北京减灾协会受委托为大会编制减灾知识展板70块。展板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水利、消防、卫生、气象等方面的:灾害现状、减灾体系建设、预案与法规建设、减灾行动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8,(3):8-8
2月15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召开的“部分全国学会减灾防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国科协书记处领导指示精神,针对近期我国罕见的低温冰冻雨雪灾害,组织相关的全国学会交流在抗灾中所作的工作,听取对减灾防灾和恢复生产的建议,讨论研究如何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的独特作用。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公路学会及中国铁道学会的秘书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现代气象业务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工作基础,初步建立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提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制度化,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高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力度,为全面推进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