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是观点、意见表达的重要舆论场,也是亚文化的重要生成地。2021年以来,网络“躺平”亚文化问题广受学界关注。它依托网络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躺平”群体的“三观”,在网络文化圈层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导力产生了一定的解构威胁。网络“躺平”亚文化的生成背后,有着“亚文化网络圈层的收编”“逃避资本收割”和“劳动兴趣的缺失”等深层原因,折射出“躺平”群体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消极应对心态,体现出“躺平”群体在释压中放逐自己的外在表征。消解网络“躺平”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建立弹性多元的引领策略和治理方法。在信仰层面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网民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文化层面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对网民的滋养作用,在政策层面要充分发挥政策体系对网民的激励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其独特的文化风格,使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该文主要对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青年亚文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其独特的文化风格,使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该文主要对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青年亚文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一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和行为,为孩子偏离正常发展轨道、走上歧途埋下隐患;二是毒品预防教育的空缺和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让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对毒品的偏差认知,产生了对毒品的认同和接纳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五点启示:青少年父母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首要对象;毒品预防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重视与发挥中小学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作用;健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保障机制;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让孩子远离毒品亚文化。  相似文献   

5.
安超  杨灵珍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209-209,211
基于文化差异而存在的文化冲突具有“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而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之一,语文课程也与学生亚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以尊重多元文化和学生的态度,通过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教法的改进可以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王荫西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37+239-237,239
亚文化指的是在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大学校园文化中,青年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分支。特别在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阵地——宿舍区域,亚文化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正视各类亚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校园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朱冰 《科教文汇》2014,(10):154-15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对高职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日渐增强。本文将着重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以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现代高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对高职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日渐增强。本文将着重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以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现代高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盖里森"交易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的基本性质和内部结构问题,盖里森在分析和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传统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互嵌式的科学结构模式和存在于科学亚文化层面上的“交易区”理论,进而阐述了科学的分立性。盖里森认为,科学是由非统一的多个亚文化以分立的方式构成的,这些亚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易区”,不同的亚文化通过联络语言进行交易,并在“交易区”中实现信念和行为的局部性协调,以巩固科学的结构、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企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即沟通文化.从沟通文化的角度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企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即沟通文化。从沟通文化的角度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温丽芸 《科教文汇》2012,(13):37-38,42
本文从大学生亚文化的角度对高校中存在的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旨在辨识和把握学生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学生关系和谐健康发展,促使教师形成新的学生观,并能够理解和接纳大学生亚文化,给大学生亚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消除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将积极的大学生亚文化作为大学生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新”文化是以“新新人类”为主体的,体现出个性自由和多元价值取向的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客观社会现实,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喜欢与否,都在那里实实在在地存在,并且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由于新新人类有不同的生活模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理解创新文化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沿着新知识的生产,知识商业化创新、知识的社会消费等知识产生及社会化发展的纵向维度,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文化的综合性框架,并将创新文化分为新知识发现的知文化、知识商业化过程中的做文化和知识的社会化扩散和消费过程的用文化三种亚文化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不同亚文化的特征。本文还对此框架模型的应用前景和政策涵义进行了讨论,尤其探讨了中国在用文化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是基于社会大文化视阈下的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缩影。校园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互相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复杂系统,科学的校园文化系统管理对于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从系统理论、管理层次论、平衡计分效能管理的角度,探索校园文化系统要素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掌印 《科教文汇》2008,(32):48-48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文化的改造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农村社会实际提出了加强农村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乐乐 《科教文汇》2012,(35):66-66,68
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势必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孩子身上产生“浮躁之气”的原因,谈谈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制“浮”招数.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变迁、互联网技术革命等背景下,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种语言产物,并且从非主流语言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近期,类似于"打工人"的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它带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意味,但作为一种亚文化,类似"打工人"的网络用语最终也摆脱不了被主流文化收编,从而消减了它的反抗性.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先进文化对立的不良文化现象在广泛的文化领域存在。不良文化可以从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加以分类,其本质是有害于社会和人民,阻碍社会进步,它的产生与存在有其内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亚文化在现当代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地位.关注和研究大学校园亚文化,加强对亚文化的引导,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显现出来的生理、心理、行为表象背后的内在成因,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