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2.
像个男子汉     
在阿图什的一片无花果园里,一个熟透了的无花果挂在枝头。她的身体越来越沉,一直在担心,会不会落到地上摔得稀巴烂。可是今天,她顾不上担心自己了。无花果园里,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在向爷爷苦苦哀求着:“爷爷,您就答应了吧。小朋友们都有足球,就我没有。”“可以买,但这一回,买足球的钱得你自己想办法。”爷爷严肃地回答。从他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  相似文献   

3.
“畅所欲言”专栏是个讲话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儿拥有一个席位:无论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孩子家长,或是普通教师,尽可以在这儿阐述您对当前幼儿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也许,您担心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或者有些尖刻。不要紧,只要您出于挚爱幼教事业的拳拳之心,能唤起人们对某一问题、某一倾向的进一步思考,这就充分体现了您的思考的价值,便会有益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本栏今年将组织一些讨论。除“理想中的幼儿园”这个题目外,将要讨论的有“应该教孩子学什么?”“怎样看待幼儿用品高档化?”欢迎读者踊跃来稿。 我虔诚期待社会各界有心、有识的朋友在这个园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4.
赵宪宇给闵文的信闵文先生:您好近一个时期,我拜读了您的“下水”作文教学专著,也看到了您发表的几篇有关文章,并在去年还听了您的一节语文课和“下水”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您在“下水”作文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确实可以称得上专家了。今天去信,主要是就“下水”作文的几个问题向您讨教,请不要推辞。“下水”作文,当然是指老师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但教师作文也一定要使自己回到中学时代吗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心态全盘移植到青少年时代,似乎是有些别扭,况且老师的过去和学生的现在肯定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一、“革命”话语的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 张春田(以下简称“张”):陈老师,您的新著《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不久前出版了。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革命”和“共和”正好是您讨论的那个历史时段(借用张灏先生的话就是所谓“转型时代”)的两个关键词。而您原来对“革命”就有研究。能否谈谈您是在何种语境中对革命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背后又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王晓泓  林晨 《家庭教育》2005,(9B):32-33
经常听到有些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担心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了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他们一开都是天生的“人际大师”,就看你怎么培养!  相似文献   

7.
行阳 《家教指南》2005,(8):30-31,40,41
父亲董广瑜(中学副校长):前面有位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追星”,父母该怎么办?据一项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显示,看着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数的父母都束手无策。于是,便整天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会影响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星色变”,只需尝试着这样做:第一,要正视明星。就是要正视明星的长处和短处,目前,有不少父母总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演艺明星,甚至认为他们唱唱歌演演戏,没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见自己孩子对这些人如此崇拜,实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故意贬低明星。两代间的隔阂因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问:我的小孩好像有“进食障碍”,吃得很少,而且每次要人追着赶着喂他。一顿饭吃完,仿佛是一次战斗结束,累得人精疲力尽。请问有没有好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答: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心存焦虑,担心孩子吃得少会不健康、长不大,所以基于爱孩子的心理,就要孩子多吃。小孩子稍微吃得少,就很紧张,强迫孩子一定要吃,或是孩子暂时不喜欢吃某一类食物,勉强孩子吃;有些较极端的父母,看到孩子已  相似文献   

9.
韩迎春 《教育导刊》2005,(11):52-53
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当着自己怀中婴儿的面抱怨孩子这儿不如别人、那儿让自己担心,言辞间尽是失望与焦虑.父母的担心与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抱怨与不满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在不经意的言行中传递给孩子一种"劣等感",这种劣等感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意识,影响孩子今后良好个性的形成.[1]  相似文献   

10.
玉凤老师:您好!看了您的信,我作为家长,也深深体会到了您所承受的压力。是啊,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家长们都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感到问题多多、十分困惑呢,更何况您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孩子。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常常处于特殊的位置,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福建读者来信:孩子每次考试都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甚至还有头痛、心慌、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身体不适症状,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成绩时好时坏。我担心他的学习,更担心这种焦虑状态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主持:作为家长,帮助孩子走过焦虑这道“坎”意义重大,本期茶座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讨论。观点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的孩子过去也有考试焦虑的现象,特别是语文考试。因为有一次上语文课,他没回答好问题,被老师批评了几句,他觉得很丢脸。从此以后他在课堂上就开始担心回答不好问题,在随后几次单元测验中成绩也不理想。几…  相似文献   

12.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宿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  相似文献   

13.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4.
家长们对自己的“独苗”总是特别关心,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病时,孩子并没异常,反倒是家长认为孩子发育迟缓,自己家的孩子比邻居的孩子长得稍矮或者瘦一些,就担心不已。  相似文献   

15.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能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孩子总是哭丧着脸,老担心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会发生,整天烦躁不安,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着急、紧张和恐慌。由于心神不宁,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做噩梦,更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习。这些孩子的表现是过度焦虑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消除孩子的焦虑心情,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畏缩、内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焦虑呢?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安全感。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粗暴,一旦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我们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呢?我想到觉悟这个词,“觉”下面是一个“见”字,“悟”是“心”旁加一个“吾”,我想它最根本的含义应该是“见我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悟是你自己看见自内心的真正愿望。人这一生,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世界。有些人终其一生,有梦想,有使命在肩,有情怀在胸,一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建一座城池,能够安顿他人,也能够安顿自己。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小学从不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也根本没订过统一的校服,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个性化”发展,止孩子从小就养成“个性”、发挥“个性”。每次考完试,老师都不评分,而是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对照正确答案给自己的试卷评分。如此评分方法,不怕学生“要鬼”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德国小学生的心中,“自己骗自己”是最可耻的行为,所...  相似文献   

19.
第一招:使用家庭日历家庭日历让母亲省时、清楚。“蓓蓓,中午妈妈有事,不能回家,饭菜在冰箱里,你热一热吃。”“56月7号,参加家长会切记8”准备这样一本家庭日历,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准备做的事,或者给别的家庭成员传递一下口信。它既是一个家庭公告栏,还是一个个人备忘录,而且还能表达含蓄的感情。如果您昨天对孩子发了火,今天感觉到自己有些过分,您也可以在日历上给孩子留字:“孩子,昨天妈妈心情不好,态度太粗暴,请蓓蓓原谅,爱你的妈妈。”第二招:多准备一份食品您想不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顿丰盛的餐…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要面对“无”与“有”的问题。“无”真的就是“没有”吗?事实说明,不尽然。“无用之用”更有用。本期“焦点”探讨的是让孩子学习国学的问题。不管您对孩子学习国学持什么态度,本刊记者对于徐勇教授的采访《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一文值得一读。如果您也想问“让孩子学习国学有什么用”,可以重点读读徐勇教授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