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瘾的心理学甄别及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强网瘾的预防与治疗刻不容缓.心理学研究表明,可从网络使用的特点和时间长短来判断是否网络成瘾以及网络成瘾的程度.为了有效地防治网瘾,需要采取的教育应对措施有:秉持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学校增设预防网瘾的课程内容,构筑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的网瘾预防体系,加强防治网瘾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论网瘾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并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没有利用好网络,导致出现了"网络综合症".针对网瘾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可借鉴的措施来矫治网瘾.  相似文献   

3.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其表现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好处不言而喻,其出现本身更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会因为互联网优点的吸引才接触网络,其也没有过错,从这种意义上上来说,患上网瘾的学生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院部分学生因"网瘾"和"手机病"导致课堂纪律散漫、作息时间混乱、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和夜不归宿等问题。本文针对"网瘾、网迷和手机病"的形成过程、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认识了其规律并提出了预防和戒除"大学生网瘾和手机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灵活应用内观疗法,研究了三个不同背景的网瘾高职学生蜕变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本实践研究不仅推动了内观疗法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为如何帮助网瘾学生逃离网络漩涡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瘾已成为技师学院学生工作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对学生网瘾的防控要从苗头抓起,重在早期预防。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危害、影响提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防治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在职业高中普遍存在。作为计算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学生的网瘾迁移到计算机课堂,发挥它的良性作用?针对学生的"网瘾"因势利导,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8.
徐涛  韩伟 《文教资料》2009,(16):233-234
大学生网瘾患者日益增多.网瘾的危害有目共睹.本文从网络自身、社会、学生心理、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磊 《考试周刊》2011,(38):214-215
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伪科学、反人类、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使得一些学生沉迷网络。面对网瘾的教育,作者以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舞蹈方向班学生为个案,提出网瘾问题,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以此为案例进行反思,研究总结走出网瘾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高校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网络与大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工具的同时,也使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就形成"网瘾"。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3名按分层抽样原则所抽取的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分别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CS)。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完美主义人格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网瘾的强迫性上网与网瘾所致的人际关系健康指标受其影响最大;(2)其非适应性成分担心出错与父母期望对网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适应性成分条件性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完美主义适应性成分个人标准对大学生网瘾并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师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寻求有效应对措施和策略。采用运用杨文娇、周治金等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高师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网络信息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要充分重视高师生网络成瘾现象,需加强对高师生网络使用的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上网成瘾现象有增多的趋势,这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防治显得颇为重要和迫切。在分析了网瘾产生的原因后给出了网瘾大学生的教育建议——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网络心理咨询、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开展网瘾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了解信息、沟通情感、学习扣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的诊断、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危害及干预措施等几方面时国内已有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指出了网络成瘾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采用雷雳等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7%,且各指标成瘾比率也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合心理量表法与问卷法,由被试填写自然信息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交往焦虑量表、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鉴定问卷。355例被试大学生中,无网瘾者占60.6%,轻度网瘾者占31.5%,中度网瘾者占7.9%,无重度网络成瘾者。分析结果表明,中度网络成瘾者所占比例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所指出的网瘾青少年比例差异不大;但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之外还存在着所占比例相当大的轻度网络成瘾群体,他们介于成瘾与非瘾之间,既有可能在此后的阶段转化为中度网络成瘾甚至更为严重者,也有可能回归于正常使用网络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帮助网瘾青少年顺利转化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准确合理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对转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注者,也应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耐心的聆听者,面对他们发展的困境也应该成为他们悉心的指导者和真心的帮助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转化网瘾青少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