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甘肃兰州资深记者、作家鲁正葳女士10多年来深入研究黄远生和民国史,著成《撩开民国黑幕:报界奇才黄远生见证》一书,在黄远生诞辰120周年和逝世90周年前夕,交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90年来黄远生研究方面无专著的空白,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教授称此书“事实翔实,文采斐然,所刊照片等更具历史文献价值。”《撩开民国黑幕:报界奇才黄远生见证》出版@胡荣彬…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著名记者黄远庸(远生)墓,不久前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乡梅山村的山林中被发现。黄远庸(1885—1915),新闻记者。名为基,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任上海《时报》、《申报》特约通讯员。曾参加进步党。1915年12月在美国旧金山被刺死。时年仅31岁。遗骸辗转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史研究者一致认为,民国初年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首推黄远生和邵飘萍。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6岁即为“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后到在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做官两三年后,开始致力于新闻实践工作。曾先后担任《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并积极为《东方日报》、《国民公报》、《亚细亚报》撰稿,还主编过《少年中国》周报和《庸言》报。  相似文献   

4.
张丽芳 《青年记者》2017,(8):118-119
1915年12月25日晚6时左右,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酒楼内,有“报界之奇才”“新闻通讯奠基人”之称的黄远生,被国民党暗杀,血溅异国,时年不满31岁. 黄远生遇难后,其挚友林志钧即苦心搜集遗文,择其尤关政治、文艺及思想问题者,编为《远生遗著》四卷,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6月发行初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印行五版.《远生遗著》约四十余万字,收集黄远生文章200余篇,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集.自《远生遗著》诞生九十余载,有关其的研究是丰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该书作美学上分析的专门论文或著作寥寥无几.从美学角度重新解读、品味《远生遗著》,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其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报界奇才”黄远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初三大名记者”之一的黄远生,在短短四五年新闻记者生涯中,以其深厚的中西学问基础、超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一举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誉为“报界之奇才”(《中国报学史》)。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就读于南浔公学,后“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1904年赴京会试,中进士,获“知县即任”资格。但他弃官不做,赴日本留学。1909年学成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部兼参议厅行走。在此期  相似文献   

6.
黄流沙、孙文铄在《新闻学刊》1986年第2期撰文,认为黄远生足因为袁世凯效劳而被在美国的革命党人所刺杀。1984年黄流沙赴美探亲时,曾访问美籍华人y先生(应本人要求隐其名)。y先生说:刺杀黄远生的刺客叫刘北海,是山多些埠的耕园工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来加入中国国民党。北海与我是同乡(广东省香山县人),生前多次谈到刺杀黄远生事,并求我保密。1915年。黄远生替袁世凯  相似文献   

7.
1985年1月15日,是我国名记者黄远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我们选登了其长子黄席群教授写的纪念文章和汉国萃同志搜集整理的《梁漱溟先生谈黄远生》等有关史料,以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在他以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政治家;从他开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业务受到重视,而“远生通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报界创一新局面,如梁启超之于议论也”. (一) 黄远生(1883-1915),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他出生在江西九江一个“书香人家”,因父亲一生在科举上不得志,从小就“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则成了进士,“以知县即用”.  相似文献   

9.
邦梁 《视听纵横》2006,(1):115-118
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885年1月15日(清光绪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从父随宦在外,受出身名门的母亲精心教诲,加上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黄远生不仅通读经史诗文,而且英文功底扎实。中西学良好教育的基础,成就了日后报  相似文献   

10.
张怀俊  张涛 《新闻知识》2006,1(11):39-41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被誉为报界之奇才。在短短的五年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通讯作品。邹韬奋曾回忆学生时代为远生通讯着了迷,说“每天跑进阅览室的时候,心里最盼望的便是《时报》上又登出了远生的北京通讯”,并认为“当他替《时报》作特约通讯的时代,实在是《时报》最有声有色的时代”。老一辈新闻学黄天鹏谈及远生通讯当时的影响时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903年,黄远生19岁时,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翌年京试又中进士,成为才名出众的“联捷进士”,誉满全省。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基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新闻记者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4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在当时的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为使远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其生前好友林志钧费尽心血搜集、整理、编辑了《远生遗著》一书,从1920至1927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四版,后又多次增补重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通讯集成为民初政界斗争与历史的精彩记录。  相似文献   

13.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黄远生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其政治立场、新闻实践、新闻思想、新闻职业化萌芽以及对新文学启蒙作用五个方面。其中黄远生新闻思想和远生通讯是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比较成熟的方向。近年来,学者们向黄远生新闻职业方向、对新文学贡献方向转移,但研究结果比较混乱,没有形成比较有说服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李玉梅 《青年记者》2016,(28):87-88
黄远生(1885-1915)是清末民初新闻界著名的写手、快手,他经常在京沪影响较大的报纸上发表反映国家大事的通讯报道,文字精美、形式多样,富有情趣.他使通讯大放异彩,崛起在报纸舞台上,成为中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研究黄远生通讯作品的叙事方式,能够给当今的通讯写作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黄远生通讯作品的叙事艺术,探讨其对当今通讯写作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出身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教育。18岁中秀才,同年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两年连中三榜,名噪一时。但他无意仕途,申请以进士资格去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学成后先后担任邮传部、参议厅等处的官员。同时,为京沪等地报纸撰稿  相似文献   

17.
回顾近10年来,以重大事件举办的大型展览主要有《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1996年)、《肩负人民的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型图片展》(2001年)、《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2004年)、《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2004年)、《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2005年)、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近10年来,以重大事件举办的大型展览主要有《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1996年)、《肩负人民的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型图片展》(2001年)、《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2004年)、《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2004年)、《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2005年)、  相似文献   

19.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20.
黄远庸之死     
黄远庸(1885—1915),名为基,远庸其字,江西九江人,是民国初年名震一时的新闻记者、评论家。以笔名远生在南北各报发表文章,并与张君劢、蓝公武合办《少年中国周刊》,时人称为梁启超门下三少年,或称新中国三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