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9,(6):83-83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4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保护珍贵自然遗产方面又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成立.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携手社会各行业、国内外有识之士、企业家、慈善家共同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标志着我国在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古生物化石、保护珍贵自然遗产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基金会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协助政府做好古生物化石与地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2.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构建具有严格的流程,且是一项对于古生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工程。文章就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和类型作为切入,从加强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软件开发和数据模型构建分析了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途径,并就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意义做出论述。以期促进我国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创建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提出古生物蜓科化石鉴定方法与分类标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许德佑是我国三叠纪古生物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于1944年与两位同事一起被土匪杀害,是我国地质学界深为痛惜的一件憾事。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材料,结合时代背景着重考察了许德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他的兴趣从文艺转向社会科学,又从社会科学转向自然科学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古生物其实并不像大家认识的那样,只是一个时间的标签。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越来越发现,古生物本身是对环境的一个很好的反馈。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古生物的面貌去反溯当时环境的变化。"华洪说。追根究底,华洪所专注的事业,让他更像是一个时空穿越者。透过古生物这一媒介,他穿梭在前寒武纪的洪荒里,探索着过去那个遥远的未知世纪。  相似文献   

6.
1994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隆重集会,纪念我国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四光先生诞辰105周年,并举行李四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已近40亿年,如何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历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樊隽轩主要从事定量地层学、定量古生物学、定量古地理学、全球界线层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地层古生物的数字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目前是我国惟一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国家级专业机构,199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我所致力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基础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世间,最古老的莫过于化石。能够将名字刻在化石上的人,毫无疑问,他将永恒。这项荣誉对于学部委员、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教授来说,可谓是一份意外的礼物。1992年10月9日,《科学报》在报眼位置将他的名字刊登。消息说道: 加拿大开普布里顿大学E·L·佐特鲁夫博士和我国学者高志峰等,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州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3):228-231
戎嘉余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62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副主席,英国古生物学会海外代表,国际古生物学会刊物Lethaia编委。从事我国奥陶、志留和泥盆纪腕足动物化石及含化石的相关地层研究30多年,取得系统性重要成果。发现并描述了我国奥陶一泥盆纪腕足动物的500多个已知种,建立了一批新种、新属和新科,改变了过去我国早古生代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基础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15)
辽宁生物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的构建可以通过网络将馆内各种文物、标本以数字的形式充分展现在世界面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是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数字博物馆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50万年之后,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人类进化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走向衰退?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格尔·狄克森在他的著作《人类之后》中,  相似文献   

13.
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研究员牵头的国际工作组确立的全球奥陶系达瑞威尔阶(Dariwellian)层型剖面,1998年9月19日在浙江省常山县黄泥塘正式举行界碑揭幕仪式。由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捷克、韩国和中国等国家近20位古生物及地层学著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10项目(奥陶系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参加了揭幕仪式,并参观了这一称著世界的层型剖面。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所长穆西南研究员及浙江省及常山县有关领导出席了揭…  相似文献   

14.
人物     
《青海科技》2012,(5):62
题记:位于北京768创意产业园的海知源生态艺术馆,围绕"海纳百川,饮水知源"理念,利用多年珍藏的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动物标本,配以科普解说集中展示,再现奇幻的自然密境。作为馆长,他卖掉了自己在北京唯一的房子,把上千万的身家全投了进去。  相似文献   

15.
修颖 《科教文汇》2011,(31):201-202
朝阳古生物化石蕴藏着自然世界万物造化的天然信息密码,是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文所要探讨及研究的是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生物化石,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保护与利用朝阳古生物化石的科学、文化价值,如何提高朝阳化石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战略,从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古生物成为打造成朝阳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位于我国东北的辽西,享有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誉。上世纪以来,这里出土了以孔子鸟为代表的各种鸟化石;以中华龙鸟为代表的"长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19,(10)
信息化为科普教育事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既带来了开放的理念,也提升了科学传播的质量,使博物馆迈向智慧化。古生物博物馆几年来大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增设信息化设施,提升信息化知识供给能力,利用新媒体扩大古生物知识传播渠道,有力推动了博物馆走向公众,并对古生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宇 《百科知识》2010,(14):44-45
微体古生物家族的新成员微体古生物家族的新成员——植物硅酸体,简称植硅体,是指高等植物的根系在吸收地下水的同时,吸收了一定量的可溶性二氧化硅,这些二氧化硅经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了茎、叶、花、果实等处,  相似文献   

19.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雒昆利教授1989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陕西省地科联青工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