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机整群抽取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正向关系。(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大学生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信任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同样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这表明,人际信任在大学生安全感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安全感通过人际信任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的结构,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通过对386名和1003名大学生被试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中的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探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和SCL-90对10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女生信任他人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信任我方面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在信任我得分上文、理工科大学生差异极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3)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4)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徐州师范大学34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印象整饰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源地区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监控总分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大学生印象整饰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情绪智力量表(WLEIS)对贵州地区某两所中学445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初中生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的现状和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均发展良好,分别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情绪智力总分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即情绪智力水平越高,人际信任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286名聋生为被试,采用安全感量表、人际信任问卷、一般健康问卷进行测量,探索聋生的安全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当前聋生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指导提供更多的启示。结果发现:聋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存在性别、主要生活区域的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乡村学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聋生安全感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在安全感对焦虑忧郁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内蒙古医科大学429名临床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情况与一般大学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交往等维度的平均数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9x=11.6114);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待人接物困扰(x=1.991.13),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x=3.963.69);独生子女更善于网络交往(x=2.06);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困扰(x=1.82)和人际交谈困扰(x=1.79),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x=2.07);在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和人际交谈困扰,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认知调查问卷》,对117名中日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大学生在情绪认知、开放态度和人际交往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日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择偶心理2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日本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般"选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人际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六个维度:互信互利取向、自我呈现取向、功利取向、安全感取向、顺从取向以及自主取向。调查结果发现:青年人际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自我呈现、功利和自主取向上得分显著低于男性,而在在互信互利和安全感取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高中生在安全感取向和顺从取向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历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41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特殊信任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测试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类型,并将不同依恋类型和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性别在社会支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网络成瘾上,男性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显著地高于女性;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可以通过支持的可利用度和依恋回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甘怡群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随机抽取的57名普通大学生和37名艺术团学生进行施测,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1)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目标专注等维度上,艺术团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2)在家庭支持和情绪控制维度上,艺术团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没有差异。结论:艺术团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和目标专注有帮助。艺术团训练在心理韧性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积极开展艺术活动,提升艺术训练水平,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考察了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父母职业、家庭所在地、年级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非独生、性别、年级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人际信任受内部因素(性别)、外部因素(家庭、学校)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